邵秀珍(烈士)

时间:2024-02-06 08:25:51编辑:小简

邵秀珍(烈士)的个人简介

邵秀珍(1930 10-1958 11 9),女,中共党员,F头村人。为帮家庭度过困境,毅然缀学承担起生活重担,以让弟妹能继续上学。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每个弟妹都学有所成。1956年她不负党组织和乡民众望,勇敢地挑起了首任和平乡乡长重担,为乡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一定努力。1958年被调往厦门前线修建工事,不幸于1958 11 9 光荣牺牲。邵秀珍是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以感人肺腑的一件件“小事”体现了中华女性的光辉形象。她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给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英名。

概述

秀珍邵秀珍(1930-1958 11 9),女,中共党员,福州马尾F头村人。少时家境十分贫寒,没念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抚养年幼的弟妹。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她一方面孜孜不倦努力自学,另一方面则敦促弟妹专心求学。在她熏陶下,她的弟妹后来个个优秀。1956年,福州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区,她不负党组织和乡民众望,勇敢地挑起了首任和平乡乡长重担,当时她还只是一个年轻的未婚女子。她十分关注和平乡建设,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在她任上,扩建的和平小学曾为国家培育出大量的优秀苗子,由和平小学走出来而考进全国重点大学的人数不下百人,他们在祖国各行各行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一个仅三百多户的村庄便有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出现,不能不记这位年轻貌美的女乡长一功。邵秀珍在位时间不长,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厦门前线修建工事,担任一部门工会主席,不幸于1958年11月9日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当时青年报、福建日报曾有简短报导:“优秀共产党员邵秀珍光荣牺牲”)。这不幸消息传来,乡民为其痛哭流泣,许多在外学子也电报唁慰其家属。她的一生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伟大的。她的英名深深地埋藏在许多人的心里。

有关经历

邵秀珍,女,中共党员,1930年出生在福州马尾F头村。少时家境十分贫寒,没念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抚养年幼的弟妹。

古老的F头村是建筑在花岗岩体上的,山上石岩是修路建筑的好材料,在她十六岁那年因修铺福马公路需要大量石料,她就与强壮的男劳力一起,从陡峭的山上扛抬沉重的石头下山,曾几次受伤,可从没喊过一次苦……

还在解放前夕,和她同龄的表哥陈元璋(为马尾区人大副主任,现已离体)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当她得知后顾不得家中困境,宁可自已吃地瓜叶充饥,也要偷偷地给表哥送去衣物食品,一心就想也参加革命队伍去。但因家中需要她照料,才没法成行。合作化开始后,她积极带领贫下中农进行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她的带领下,很多贫困农民得到温饱,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的决心。她主张实事求是,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提倡发展农副产品和开发山上石头。

教导弟妹

一次,她的二弟逃学,受到她的极严厉责骂,她的父母心痛子女,企图阻止她,邵秀珍大声反问父母:“治家不能,何能治国!”直到二弟做了保证后才又苦口婆声晓之以理。经这这一次严厉教育,二弟后来一直学习很上进,并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

她知道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一方面孜孜不倦努力自学,另一方面则边包揽所有家条,边敦促弟妹专心求学。在她熏陶下,她的弟妹后来个个优秀。雕刻艺术家初山(邵山)在回忆大姐邵秀珍时说:从小我就谨记大姐一句话“父耕母鞠F头夜,卧龙藏虎待明天。”,大姐教导我们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期盼着我们能为祖国、为人民多做出贡献。

他的三弟邵秀豪(怀禅),中共党员,现己退体。他曾在教育界做出贡献。后来不仅成为著名的微刻家,在诗词、绘画方面也颇有成就。其《怀禅八大刻》闻名中内外。他还是福建诗词学会理事,在《福建诗词》中发表过不少诗作。

所有这些都跟他们的大姐身行言教、敦敦教导分不开的。

协助母亲陈宝禅编写福州民谣

邵秀珍的母亲叫陈宝禅,是福州民谣编唱能手,《宝禅民谣》很多都是由宝禅吟唱其女邵秀珍笔录下来的。现在我们见到的《宝禅民谣》即《福州百首民谣》遗稿中仍然能见到不少邵秀珍的少女笔迹。

在“五言杂字” 资料来源里,宝禅在自序中说:五言杂字原是竖版繁版字手抄本手,短缺较多,“到孩子在F头长大后,我叫他们把它改为简体字,并把一些错别字加以纠正,可文中还有很多古字没法找到,,就用[]内两字组合一字。…”,这里所指的孩子就是她的大女几邵秀珍。

担任首屈和平乡乡长

中国共产党闽侯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笔记本解放后F头一直隶属于闽侯县管辖下的马尾镇一个村,1956年5月,她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闽侯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在会上做了《把青春献给祖国》报告,受到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同年,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福州市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区,此时的马尾区由马尾镇、罗星乡和和平乡组成。和平乡管辖快安、上德、下德和F头,其范围和人口比马尾镇还大。邵秀珍不负党组织和乡民众望,勇敢地挑起了首任和平乡乡长重担,当时她还只是一个年轻的未婚女子。

她十分关注和平乡建设,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小学为F头村村管小学,素有良好校风和优秀的师资。在她任上,扩建的和平小学曾为国家培育出大量的优秀苗子,由和平小学走出来而考进全国重点大学的人数不下百人,他们在祖国各行各行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党政部门、在军队担任要职和在学术界为学科带头人的不在少数。一个仅三百多户的村庄便有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出现,不能不记这位年轻貌美的女乡长一功。

注:有关她担任首屈和平乡乡长以及所做贡献一节,曾在“F头”发表过(见词条1-4稿),[1]第五稿修改理由:“邵秀珍家属是低调的,对在这里说邵秀珍“功劳”有不同看法,认为这应该“说F头村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才对!本人曾走访F头多次,创建了本词条。觉得必须尊重邵秀珍家属意愿,故先行删除,若需要待后再修补。谢谢”。邵秀珍一节被删后,读者意见极大,尤其乡亲和她生前好友纷纷谴责改稿人,但考虑到家属意愿至关重要,所以未去更动。最近做通了部分家属思想,同意另立词条,只说经历不谈业绩。遗憾的是邵秀珍的很多事迹尚无法在这里阐述。

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

邵秀珍在位时间不长,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厦门前线修建工事,担任一部门工会主席,不幸于1958年11月9日(当时福建日报曾有简短报导:“共产党员邵秀珍光荣牺牲”)光荣牺牲。

这不幸消息传来,乡民为其痛哭流泣,许多在外学子也电报唁慰其家属。尤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远在台湾国民党海军中任职的她的叔叔,竟冒着政治风险展转由美国-新加坡-香港托人带回的一封含泪写的信,信中写到:“从报端闻悉,侄女秀珍为家乡人献身,泣不成声。记得汝小时阿叔回乡探亲,为汝买了一双跳舞袜,见汝婆娑起舞的情景宛若眼前,那时汝才二、三岁。没想到竟成永别一幕…叔一向乏善可言(政见原因)…”。可见她在人们心目中地位。F头为出了个这样优秀的人才感到自豪!

有关后事

光荣册工作过的单位邵秀珍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当地有关领导十分关心和痛惜,并全权委托她曾工作过的龙溪机制砖瓦厂党委安排好后事,派厂领导前去慰问其家属。邵秀珍灵柩曾埋葬在漳州郊区松柏岭,前去送行的人数以千计。时过数年后,由当地领导和邵秀珍生前好友护送邵秀珍骨夹迁回她的出生地F头村安葬。每年邵秀珍牺牲日和春节,当地领导都委派有关领导和邵秀珍生前好友到F头慰问其家属,并送来慰门金和礼品。同时还发给她的弟妹一人一份奖状式的笔记本,上面写着:“某某某同志:你姐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希望你为承继革命传统而奋斗!”下益党委会等各部门公章。

当地领导还常常写信鼓励在南京就读的邵秀珍二弟,建议学校给予全额奖学金,因他学习成绩门门满分,一九六三年还获得高教部三好生奖励。

邵秀珍遗物整理

1、邵秀珍有一枕套,是他父亲设计母亲一针一线剌绣的。因为邵秀珍白天工作繁忙,夜里常常做梦,父母特意在这枕套上剌绣了四个字:“藏花作枕”,意指“有梦都香”。该枕套现被其二弟收藏。

2、邵秀珍有二本笔记本,一本记载着他的工作日记,另一本是存放在她的好友那里的“理想”格言,后者随她迁葬回老家时才由好友交还,不过上面还由他们的同事朋友为记念她写了一些东西。这二本笔记现也由二弟收藏着。

3、她的习作画和随笔,以及她去世后弟妹写的部分纪念章等,也由其二弟保管收藏着。

4、“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女孩,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份内该做的事。我喜欢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u2018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u2019” 这也许就是我的座铭吧!”---这段话写在她的日记扉页上。

初山为大姐邵秀珍创作雕像邵秀珍习作画(5张)邵秀珍遗物整理 部分(7张)

F头

上一篇:宋立飞

下一篇: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