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震尧的个人简介
彭震尧,经济师,国家注册师拍卖师,古籍善本专家。2001至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考古专业进修。从事古旧书收购、版本研究、鉴定等工作20余年,成功的举办过多场书刊资料拍卖会,(1993年即开始涉及古籍拍卖)。2001至2003年为国家图书馆从境外购回300余册原版《资福藏》,从民间购入2000余件“墓志”。职务: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经理职业
■ 古籍善本专家
■ 博宝鉴宝网特邀专家
■ 经济师
■ CCTV-2特邀鉴定专家
■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培训中心讲授专家
古籍善本:价值有待发现
在所有的藏品中,古籍善本应该最能够体现藏家的品位和学识。历朝历代为文人雅士所青睐的古籍善本,如今已经成为拍卖领域内的一大热点。
据中国书店拍卖公司经理彭震尧介绍,业内普遍的看法是 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而古瓷的界定年代要久远得多,清乾隆60年(1795年)之前的瓷器才能称为古瓷。善本,清末 张之洞曾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认识,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足、 精、旧。“足本”,即无缺残无删削之本;“精本”,即精校精注本;“旧本”,即旧刻旧抄本。目前来讲,一般认为凡是有文献价值的古书,都应该称之为善本,公认的有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欣赏性。从类型上分类,古籍可分为手写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 珂罗版(又称玻璃版)等多种; 就书的形制来说,记载文字的材料经过甲骨书、石头书、竹木书、缣帛书发展到纸缜书。纸缜书的装订,经由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而后发展到线装。中国是发明造纸和印刷术最早的国家。公元前1世纪,已有纸张出现, 1966年10月14日,在韩国东部庆州佛国寺内发现了《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其印成年代,下限可断至751年,上限可断自680年至704年之间。古籍的收藏,也是古已有之。明末集古阁的主人毛晋,收藏天下古籍,称得上古籍收藏大家。古籍善本的流通渠道,除了古籍书店、拍卖会,旧货市场也能够淘到少 量的古书,另外就是藏书家之间私下交易。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用在古籍善本的收藏上,恐怕再恰当不过 了。近年来,收藏古籍善本的人数正处在缓慢增长阶段。但是古籍收藏相比 之下更具文化色彩,要求收藏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使得一部分人望而却步。彭震尧说,对收藏者品位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限 定了收藏群体,比如说一本宋版书,内容涵盖了当时的印刷术、造纸术、雕 版的手工技艺,加上书中所记载的内容,这就要求收藏者要有必要的历史知 识、文化知识、印刷知识,才能品透、吃透这样一本书。目前来看,我国古籍善本的收藏与投资理念和人群结构都在发生变化: 传统派十分看重文化、史料价值;中间派兼顾文化品位与投资作用;激进派则十分看重其中的投资回报效益。
有学者表示,在文化与投资多元化的潮流下,书籍的收藏与投资理念产生变化是十分自然的过程,这是因为参与这种文化味颇重的收藏活动的人群越来越广泛,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普及,同时也使古籍、近现代书刊的收集和保护变得更加方便。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籍、近现代刊物的文化史料价值远远没有达到由于其本身稀少或是孤本所应有的价值,就是和同时代的绘画、瓷器相比也是 有较大价差的。去年春?翰海拍卖的《妙法莲花经》(唐)只有6万余元, 《 观世音菩萨慈容五十观》(明刊本)也不过8万元,这样久远年代的古籍刻本,这么精湛的刊刻印刷技术,这样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肯定会让这些传 世久远的图书在价值上有一个惊人的飞跃。彭震尧认为?与其他藏品相比,投资古籍具有几个优点,即赝品极少,珍贵版本流传有序,而且目前看来书价普遍较低。
古籍善本热藏市
深秋的十一月,古籍善本的拍卖会如秋风阵阵,拂过京城。万隆、中国书店、嘉德、翰海的专场拍卖接踵而至,场场拍卖都是座无虚席。
1996年,一本宋版《文苑英华》残册拍出143万元;2003年,一组《钱境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拍出990万元;2004年春,清初大诗人钱谦益的稿本残存一册拍出265万元―――古籍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投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收藏古籍也由冷转热到火。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经理彭震尧说,一些人投资的转向、回报的炒作促进了古籍收藏市场的兴旺。从事古旧书业的上海修文斋主人张宗祥用“上涨空间无可预想、增长幅度无法量化”来形容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前景。中国 收藏家协会书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秦杰认为,古籍善本存世量有限,永远供不应求。
一页宋版书黄金十六两
藏书一向为文人雅士所好。从出土文物看,我国私藏典籍从汉初就开始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古籍善本,通常指唐木板雕版印刷以降,至清乾隆60年(1795年),一说至20世纪早期以前的具有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的纸质书籍文献。从版本上主要分为刻本(雕版印刷)、写本(手写、传抄、稿本)、活字本(活字印刷)等。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由于没有商业意味,校勘质量高。所以,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如今可以说是一页宋版书,黄金十六两。据了解,2003年7月在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会上,一页1244年(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仅26cm×76cm,还没有洗脸毛巾大,以49500元成交。按当时国际价格,可买一斤(按旧制是十六两)黄金!秦杰感慨地说,他认识的一位前辈藏书家临死前也没有亲手触摸过宋版书,深以为憾,但他自己能够见到、把玩,替人长眼鉴别把关的行话 宋元善本,已是人生有幸,这要感谢拍卖会让古籍善本重回市面。
1992年上海开办首场“文物(节)拍卖会”,1993年北京“首届稀见图书资料拍卖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槌。但论规模、影响,张宗祥还是把1994年10月中国嘉德举行的拍卖会作为古籍善本真正的首拍,因为它拍出的高价,惊醒收藏界,引发了古籍收藏投资热。现在嘉德、中国书店等都定期举行古籍善本的专场拍卖会,北京已形成了从高、中到普通小拍的梯级层次。上海的古籍拍卖虽然从征集的规模、成交额等方面无法与北京同日而语,但上海的拍卖以碑拓、金石拓片类为特色而别具一格,主要集中在朵云轩、国际拍卖公司等。
由于古籍善本是纸质品,容易损毁,所以留存下来不乏孤品、珍品。存世量的稀少、不可再生和替代性决定了宋元版古籍是永远的热点。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现在明清版图书渐成拍卖会主角。彭震尧说,时间并不决定一切,精刊精印、印刷量不大、艺术性好的明清书籍,乃至民国早期的善本也是热点,最近几年,木版水印的画册画谱就拍得不错。
特殊的素材特别的价格
张宗祥1988年用35元买了一套康熙原版《杜少陵集详注》,在1997年因手头拮据以之换得2000元。于是,他发现买卖古书还是一门生意,这一发现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他现在与上海旧书店联营在上海老街开店经营古旧书籍。
张宗祥说,收藏投资古籍善本的人的结构在悄然变化。近年,投资收藏古籍善本的人,职业面越来越广,高学历者越来越多。过去因为某个藏家的爱好而疯抬某一类藏品价格的现象少了。一些藏家眼光独到,不再像过去追风逐潮,而是变得理智、理性、成熟。
张宗祥说,投资古籍善本不能急功近利,要多读书,掌握版本知识和历史知识。他认为,除了宋元刻本,明清刻印俱佳、品相好,尤其素材特殊的古籍是今后投资收藏的热点。如版画、小说;活字、多色套印以及用白棉纸、开化纸等上等纸印刷的书籍;名家抄校本、稿本等。明末毛晋汲古阁影宋《陶渊明集》二册抄本,1996年的落槌价17万,如今市场估价不低于100万。四册纸本的明《青楼韵语》底价18万元,在中国嘉德今年秋拍上以40余万元拍出,竞投激烈,因为内有双面连式版画二十幅,它体现了明代版画艺术的高峰水平。
曾连续十年为古籍拍卖会撰写点评专稿的秦杰对古籍善本收藏者的建议是,首先不能有一夜暴富的心理。藏书虽然近来成为热门,但从投资人数、资金、份额等来看还不在收藏热门种类的前10名之列。他同时认为,古籍善本的收藏需要知识,没有相关的版本学知识、历史知识是不可能捡漏的。所谓捡漏就是捡知识的漏,捡文化的漏。其次,要交书友,要参加拍卖会,先杂后专,提倡专题藏书。
最后,他指出,对于普通的大众投资收藏,不要拘泥于善本。对专业藏家来说,明正德元年以前才入法眼。其实,明正德之后的抄本、稿本、活字印刷本、版画、清代精刻本和民国红、蓝精印本都相当有潜力。对古籍,不仅要从文献的角度,还要从艺术、民俗的角度来收藏。鲁迅、郑振铎因收藏木版水印的民间版画、年画而成为著名收藏家。另外,对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如《绛云楼书目》二册为清乾嘉时期名家吴翌风手抄并批校,在2004年春嘉德春拍上就以47.3万元成交。
彭震尧认为,古籍善本的主要投资收藏渠道是拍卖会。其他还有中国书店的门市,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市场及私下里个人之间的“串货”。人们有个误区,以为拍卖会的东西价格很高。其实,它是走两头、抛中间即门市价。要么特高要么较低,很多普通拍品的价格低于门市价。定位于境内市场的中国书店逢单月即有拍卖会,春、秋是大拍,其余是小拍,各个阶层人都能参加竞买。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常有。彭震尧提醒投资收藏者,要多看预展,多请教专家,以免吃药(看错买错的行话)上当。(陈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