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书法家)

时间:2024-01-21 14:31:27编辑:小简

孙晓云(书法家)的个人简介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沧浪书社社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12月8日,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当选全国书协副主席。

人物档案

姓名: 孙晓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8月

籍 贯: 江苏南京

学 历:高中

民 族:汉族

个人简介

任 职: 中国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江苏省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 书法教授。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中 青年 书法篆刻家展览评判委员。

作品曾经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 书法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作品奖,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三次参加 中国妇女 书法家代表团访问 日本、新加坡,被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一家”称号。出版个人专集、 书法教材及字帖六种,作品多次在 日本、 韩国、新加坡、 美国、法国、 香港、澳门、 台湾等地展览,并被收藏。 孙晓云,当代著名女 书法家。1955年生于南京 书法世家,三岁起便执笔习书,孜孜不倦五十余载。身为女 书法家,孙晓云始终将“女红”作为 书法 艺术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 艺术风格。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她在全国 书法展赛中屡屡获得大奖,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她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坚实的传统帖学功底与鲜明的个人 书法面貌,成为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出于对文化、对历史的敬畏和责任感,孙晓云将她多年的摸索、思考与研究,写成专著《 书法有法》, 已经四次再版,创造了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的最高纪录。孙晓云以笔法为 轴心,以自己的学书经历和独特的叙述手法释解了 书法史的演变,对当今 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孙晓云曾任 南京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南京市 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先后被授予“全国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07年,当选为 书法界唯一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书法有法――孙晓云 书法作品展”将于2010年4月15日至23日在 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集了作者创作的精品力作八十余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当代名家 书法集·孙晓云卷》同时首发。

受家学渊源影响,三岁伊始习书画,每日不缀。曾经于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其间在 江苏省国画院进修学习两年。她长期坚持自学,广涉古代碑帖,精工细研,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七十年代末,开始着力于帖学的研究,以 二王书风为根基,兼攻诸家,尤其在笔法技巧上苦心钻研,融会贯通,颓笔成冢,颇有所悟。与此同时,将古代 书法形式与现代审美观念巧妙地结合,走出一条新古典主义之路,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反响。1973年高中毕业,在江浦县插队五年。一九七八年在南京军区空军任 图书管理员,其间开始发表书画作品。1985年到 南京书画院工作。2006年元月,在 中国美术馆举办《 孙晓云书画 艺术展》。2008年5月4日,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 奥运圣火传递。

个人履历

1955年生于南京。承家传,三岁起学习书画。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五年,军队服役八年。

1985年进入南京书画院。

1986年获全国文化部、 中国 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青年 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作品奖。

1987年参加 中国文联的中国妇女 书法家代表团访问 日本。

1989年获 中国 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 书法篆刻展览三等奖。

1990年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中青年 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1992年 书法家孙晓云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 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

1993年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孙晓云 书法集》。

1995年 书法家孙晓云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 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受聘为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1996年 书法家孙晓云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一级受聘为 南京艺术学院 书法教授。

1997年 书法家孙晓云受聘为 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生论文答辩评审委员作为 中国文联的『 中国妇女书法家代表团』团长访问新加坡作为中国文联的 中国妇女书法家代表团秘书长访问 日本。

1998年 书法家孙晓云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行草大展能品奖当选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教 育出版社出版《孙晓云 楷书清诗八首》。

1999年 书法家孙晓云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 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再次授予南京市中 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被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省文联评为 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中国音像出版社出版《孙晓云行书技法》光碟。

2000年安徽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孙晓云元曲钢笔毛笔字帖》。

2001年华艺出版社专著《 书法有法》 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孙晓云书法展 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法名家临摹示范》。

2002年 书法家孙晓云受聘为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 。

2003年知识出版社出版《 书法有法》(最新版) 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出版专著《书法有法》(最新版) 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晓云 书法作品精选》率 江苏省妇女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澳门并举办展览于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孙晓云书画展。

2004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晓云临兰亭序》受聘为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员受聘为苏州大学兼职教授受聘为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专业指导教授参加 江苏省书画家代表团访问 香港、澳门被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江苏省红十字会爱心大使被推选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表彰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5年 书法家孙晓云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书法兼职教授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 书法教授被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文联授予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文联作家 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参加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由 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出资,在 中国美术馆举办《孙晓云书画 艺术展》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晓云 书法·绘画》作品集首发式。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彤管清华――孙晓云书画 艺术汇报展》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任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中国 书法家代表团』访问 香港、澳门并办展览受聘为中国书法院 研究员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法兼职教授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十大文化名人”称号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知识出版社出第四版《 书法有法》。

2007年 书法家孙晓云受聘为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当选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率『 江苏省文艺家代表团』访问 澳大利亚、新西兰当选为南京市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联副主席当选为 中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孙晓云》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评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再次享受省劳模待遇。

2008年 书法家孙晓云受聘为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参加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当选火炬手当选为 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2009年 书法家孙晓云率 江苏省美术馆代表团访问 日本为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参加江苏省省海外联谊会赴澳门访问并举办书画展参加江苏· 台湾周江苏省代表团访问台湾任 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

2010年 书法家孙晓云当选江苏省文学 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

孙晓云著有《 书法有法》、《 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 孙晓云)》、《孙晓云书法绘画》

书法作品获七次全国奖,先后在 日本、 韩国、新加坡、 香港、 台湾、 纽约等地展出,被香港 艺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 书法作品集, 楷书、行草书字帖。曾担任全国中青年 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评委、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评委。

孙晓云还兼任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南京艺术学院 书法教授、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生论文答辩评审委员、“第八届全国 书法篆刻展览”唯一女 评委、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专业指导教授。“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共江苏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为全国书画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人物自述

在 书法界,孙晓云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从3岁起,母亲便让她写字,写到今天,已经整整44年了。 作为女 书法家,孙晓云身上的才气无法掩饰,坦然又优雅。在她的 书法中有着区别于男子的固有形式,带着女子的细腻与秀美,大气与莞尔。孙晓云是 书法爱好者的偶像,因此,在“十大文化名人”评选中,她名列其中。

前天,记者走进孙晓云的 书法世界,了解到她的书法背后的生活。

3岁开始写字

眼前的孙晓云,已经年近半百了。但是,相由心生,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10岁。她的谈兴很好,说到 书法,感觉给她三天三夜的时间都说不累。

孙晓云出身 书法世家。外公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书画家。

孙晓云3岁便接受了 书法训练,母亲对她非常严格,“小时候,她从来不问我的功课,每天却必须让我完成一张大字,一张小字。那个时候母亲教我写字,不像现在的许多家长,奔着名利的目的,我母亲只是想让我继承她的 书法造诣。”

从小学到高中,孙晓云每一本书的空白处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孙晓云对于 书法的那种热情就像生命一样,长在了她的身上。

两次都没考上大学

很难想像,孙晓云当年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分别考过南艺和解放军 艺术学院,但都遗憾地落榜了。

这个经历如今已经成了孙晓云谈笑间的一段往事,“虽然我没有考上大学,但我现在是很多大学的特聘教授。有一次去南艺给学生上课,我对他们说,你们很幸福,坐在南艺的课堂里,这个课堂可是我当年梦寐以求的。当时有一位姓腾的老师也在场,他见证了我没考上南艺的过程。”

不给女儿压力

孙晓云的兴趣不仅在 书法上,她有很多爱好:买菜、打毛衣、和门房的大爷聊天……居家的时候,她的手上总有做不完的家务,只有实在做不动了,才会留给老公。

在女儿的眼里,孙晓云就是位普通的妈妈,“她对我没有任何审美,经常对我说,u2018从我认识妈妈开始,妈妈就整天婆婆妈妈的,没事就趴在桌上涂涂画画。u2019对我的字,她都看腻死了,从来不觉得好。对别人嘴巴里讲出来的那个充满光环的妈妈,她觉得很陌生。”

女儿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正准备考研,孙晓云一点都不给她压力,反而很轻松地对她说:“考不上也没关系,以后跟在我后面混混就行了。”

谈书法审美

中国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 艺术。很早以来 书法就开始被当作一门视觉 艺术来欣赏,似乎我们笔下的汉字是“画”出来的。但是,仅仅用毛笔写汉字就可称之为“ 书法”吗?书法到底有法还是无法?书法欣赏应当从何切入?书法的品评标准又是什么呢?怎样的书法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书法?在本期讲座中,孙晓云教授将通过她几十年对书法的潜心探索与研究,讲述她眼中的 中国书法,与听众探讨书法审美。在讲座中,她将首先简要介绍 书法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轨迹。随后她将就 书法的实用性与 艺术性、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如何体现和品评书法艺术价值等美学问题展开探讨。最后她将回答听众的疑问,并现场签名售书。讲座之后,听众可免费自由参观“ 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作品展”。

评孙晓云

聂成华评孙晓云:

孙晓云以女性的细腻敏锐,深入帖学传统,积数十年之功,赢得了书界广泛的肯定和尊重。其书笔法娴熟,结体雅正,章法浑融,平淡 天成。她在 书法形式上的探索引人瞩目,采取信笺联用的形式书写诗词曲赋,借鉴古籍装帧样式经营作品,成为当代书法的经典形式。除了功力和灵感,孙晓云的成功,还得益于她的“善思”。其用60篇“日记体”的 书法散文结集而成的作品《 书法有法》探赜索隐,抽丝剥茧,揭示“转笔”这个不传之秘,得到书界的普遍认同。

孙晓云把 书法作为“女红”, 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在她身上有着生动的阐释。视此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为之聚,感情为之系,智慧为之生,由大爱而生出大美;需要 童子功,需要持之以恒,在长期实践中锻炼技法与提高审美;要慧心秀怀,将自己的智慧与才情通过娴熟的技法表现出来;要表现一种既高格不俗,又合乎传统和国人口味的美,匠心独运的创作要得到时人与后人的认可,方为真美。这四者旧时的女红与今日的 书法创作同为一理,也正是孙晓云的书法创作实践观。

由于孙晓云的性格、为人及其 艺术上的悟性,加之江南丰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艺术环境, 成就了可称之为当代书坛翘楚的孙晓云及其独具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孙晓云书风的纯正,表现在她对“ 二王”帖学一系 书法经典作品的不断深入。诸体之中,她擅长行草书,在她取法的帖学传统中, 二王、米、董的痕迹最浓。其行草作品文气充盈,恣肆挥洒,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具体来看,结字灵动,笔法清刚,笔势甚得迅疾之致,章法有浓郁的书卷气,天真烂漫,典雅精到。其书风深得“沉着痛快”之风,笔法跳跃,书写感很强。

从容写文心

当代巾帼多精英,巾帼 书家出金陵。新 中国新金陵前有 萧娴,后有孙晓云,不让须眉,出类拔萃,立足江南,名显神州。似卫、管重来,玉台高起。写心中之所想,领时代之风骚。 萧娴以气取胜,一生沉浸碑学,取法“三石一盘”,尚碑重势,擅榜书大字,晓云 书法以韵见长,多年沉心帖学,深研笔法,探究 二王一脉,由明至元宋至唐,直逼魏晋,从诸家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日久自成风格。萧、孙二氏书风不同,取法不一,书艺各有千秋,均书坛之重镇。余均击掌,相比而言更赏晓云之书也。

时光匆匆,于 中国美术馆拜观晓云 书法展并参加座谈,槿缱蛉眨裣朴中伦骼淳┱钩觯槐パ鄹!8兄腥阂桓衅涫橐沼志病K氖朔伦鳎迤剑肿昼嵊瘢示睿托脑媚看θ缜宸绯鲂洌髟氯牖场S志跗渥掷镄屑洌世嗜缬裆缴闲小G∷贫晾钜装泊剩肿秩胄摹6衅湫伦饔蟹ǜ星椤O圃 书法有法》一书,于笔法深有研究,其近作笔法更为娴熟,心腕交应处见其情真意淳。孝顺父母之举动,女儿成婚之喜悦,临池之体会,人生之感慨,一一道来,以精致笔法写细致情感,耐人寻味。真可谓书为心画,诚可贵也。三感其 艺术人生步履更从容,文化心态更自信。晓云家学渊源,其外祖父即海上名家 朱复戡先生,受家庭之影响,晓云三岁学书,迄今已五十余年。随阅历之丰富,认识之提高,晓云深知 书法修身养性之功,更重文化传承之责,从容写文心,安然挥柔毫,已进入荡然任心乐道安命阶段。人到中年,诸事繁多,晓云名其书斋曰“未了斋”,未了者,深意在文化传承责任未了,文化传承乃 书家终生之大事,尤其我们这一代书家,任重道远,愿与晓云共勉。

李一 中国 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主编

作品欣赏

作品展示

上一篇:綦希琨

下一篇:任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