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

时间:2024-01-12 20:59:43编辑:小简

邵华的个人简介

邵华(1938.10--2008.6),毛岸青夫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副军职),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军事百科学会副秘书长、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院长、中国花卉协会名誉副会长、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2008年6月24日傍晚,邵华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

人物介绍

邵华(1938.10--2008.6),毛岸青夫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入文学和摄影领域,毕生钟爱党史学习,精心整理毛主席和革命先辈珍贵史料。出版文学作品和研究专著60余部1800余万字,摄影专辑、影视作品20余部。其散文代表作《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列入中学生教科书,《毛泽东之路》荣获中国图书奖。2008年6月24日傍晚,邵华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

人物生平

1939年,邵华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被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1942年9月,盛世才将他们全家及在新疆工作的160多名中共产党员,一起关进了监狱,度过了四年饥寒交迫、铁窗牢门的狱中生活。在狱中,她同大一些的孩子,与长辈一起粉碎了敌人企图分化瓦解我们队伍的阴谋,并参加了绝食斗争。四年狱中生活,他们同父辈一样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愧为“小八路”的光荣号。1946年6月,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一下,敌人被迫无条件释放了这批政治犯,邵华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从此,她就跟随革命队伍南北转战。

从延安到太行山,又从西柏坡到北京。在解放战争的征途上,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她在马背上、在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育英小学学习,相继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

1953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被保送进师大女附中学习,曾担任过班长和团书。

1956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学习。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后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1年再回到北京大学读书。

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0年,邵华与毛岸青结婚,由于毛岸青的身体一直不好,邵华多年来一直照顾病中的丈夫,1970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毛泽东同志为他取名为新宇。

1995年,身为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的邵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15个女将军之一。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邵华女士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

家庭成员

人物父亲

其父陈振亚,湖南石门人,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乌鲁木齐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

人物母亲

其母张文秋,湖北京山县人。是位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英雄,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现已去世,是中央组织部老干局离休干部。

人物丈夫

毛岸青(1923年11月2日-2007年3月23日),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岸青,曾用名杨永寿。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2007年3月23日凌晨四时十八分逝世,终年84岁。

人物儿子

毛新宇(1970年1月17日-),谱名毛世新,籍贯湖南湘潭,毛泽东之孙,毛岸青之子,生于北京,中国军事研究人员。他于2010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是解放军中最年轻的少将,也是第一位1970年代出生的少将。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感情生活

由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邵华曾说:“我一直是毛岸青的小妹妹,开始我是把他当哥哥来看,最后才发展到这一步的。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我,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 1959年,从苏联治疗归国后的毛岸青到大连南山宾馆休养。其时,毛岸英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根据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原处长张世保回忆,毛泽东的亲家母张文秋有意与毛泽东再续亲缘,于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刘松林的妹妹邵华(原名张少华)放寒假之机,带其到大连疗养,“多少有些相亲的色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华一见如故,聊得很是投机。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频频。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还特意致信毛岸青:“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全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后来,按照双方老人的意愿,市委特地为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邵华办理临时转入辽宁师范学院插班学习的手续,一来这里学习比较宽松,二来邵华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毛岸青在一起。

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婚礼由中共大连市委第一书记郭述深亲自主持,邵华代表毛岸青讲话。 ?

970年,毛岸青和邵华产下一子,毛泽东为其取名“新宇”,即“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之意。

兴趣爱好

邵华 ?从小酷爱文学。前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如《卓娜和舒拉的故事》 、主人公为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以及《青年进卫军》等等对她影响很大。她还喜欢 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在这些书的熏陶下,她的作文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被当作范文宣读。这些成功,引 发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在《少年文艺》上发表,紧接着又在该刊上发表了《节日的夜晚》等作品,邵华因此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这更坚定了她搞创作的信心。 高中毕业以后,她选择了学文的道路,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走上工作岗位后她相继发表了一些传记作品,如《刘谦初传》、《陈振亚传》,还有《重读u2018远望u2019志更坚》、《爸爸希望我们壮健和进步》、《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两个九十诞辰》、《歌》、《滚烫的回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站在妈妈的塑像前》、《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秋思》、《无尽的思念》等文学作品。她喜欢写抒情散文,毛岸青合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编人中学语言课本。1984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她主编了《娇杨画册》,并与家乡人民一起修复了杨开慧烈士陵园。1993年毛主席百岁诞辰时,邵华和毛岸青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卷》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出版;她与薛启亮同志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邵华和毛岸青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计27册600多万 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江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五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许。不久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她担任总监制及文学顾问。1996年在红军长征60周年时,她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并策划主编了七集电视专题片 《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她还是影视剧《杨开慧》 、《寻觅娇杨》的总策划兼文学顾问,为剧本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主编了《娇杨画册》,和毛新宇主编了《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辑录。1998年12月,出版发行了散文集《红杜鹃》。 邵华兴趣十分广泛,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她尤其热爱摄影,其涉足摄影渊源已久。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将与毛主席在一起的难忘时刻永远留住,她用一台毛岸英从苏联带回的老式相机为毛主席拍照,开始学习摄影和冲晒照片,从此喜欢上摄影,参加工作后,在外出搜集资料和参加活动时,她都随身携带照相机,将工作与 摄影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她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与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人作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个摄影专题,其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锦绣中华》、《解放军画报》、《舞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在重大摄影展播 活动中获奖。1998年12月,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首展与出版《我的祖国》摄影集。

公益事业

邵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长达20年之久。她不辞辛苦,多次深入部队、农村、工厂、学校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人民心声,先后写出提案、建议近百件 。这些提案,从发展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到强化西部开发、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从加大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到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到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全国最大碱硝化工基地;从尽早建立中国国家摄影博物馆,到建立中国自己的海外电视台……每一件提案都体现出她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负责。作为摄影家,她还匠心独运地提出许多“照片提案”,为各界所瞩目。她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她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失学儿童,热心公益事业。

邵华病情危重时,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她在病床上,常常久久地盯着电视屏幕,灾区的一切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和100余名摄影家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她还参与了中国摄协主席团摄影作品的义卖活动。后来,她已经虚弱得无法说话,只能用口型表达意思,还叮嘱毛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在邵华一生的岁月中,对毛泽东的深情怀念是她身上巨大的动力。她始终把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颗心可鉴、可颂,那份情至纯、至真!为弘扬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她日夜奔走操劳。

荣誉记录

历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正军职)、少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巾帼英才”。

上一篇:沈云沛

下一篇: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