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冲白

时间:2023-12-17 16:10:46编辑:小简

石冲白的个人简介

石冲白 1911年2月出生,湖南省新邵县人。教授,报人和哲学家。1970年因脑出血逝世。

人物简介

他的一生深受其父的影响,介绍石冲白不得不先简介其父石醉六(又名石陶钧)。石醉六生于1880年,幼时与同乡蔡锷为梁启超弟子,1903年留学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等,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毕业回国应蔡锷之邀到广西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兼学生队长,1911年武昌起义时到武昌助黄兴攻打汉口,1913年协助黄兴发动二次革命,南京起义任代理参谋长,1914年陪同黄兴赴美,1915年到日本接应蔡锷,与蔡易服使蔡摆脱袁探和记者顺利经横滨而上海过越南至滇起义,随即石醉六也赴云南参加蔡锷的护国战争,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参议,纳泸战役时代理参谋长至袁自毙,1916年9月蔡病赴日就医,石醉六随即赶往日本陪护并与友人经办了蔡锷丧事。1919-1920年助谭延]驱张,其后随谭延]旅居上海6年,先后在暨南大学和大夏大学教授哲学与军事学,期间认识了匡互生,夏曦,毛泽东和成仿吾等共产党人,1926年任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提出过“革命的向左转,不革命的滚出去”的政治口号,是一个忧国忧民之士。1928年携石冲白赴欧,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参加国联裁军会议,并参与驻使馆事宜。1931年石醉六任国府参军,另一方面石醉六从事哲学研究,毕生撰写其新的哲学体系,名曰《一论》,至1948年病逝前完成其初稿。而石冲白受其父教育和影响,在德国改学哲学。

人物经历

石从小随父生活,受其父影响颇深。幼年就读长沙楚怡小学,1922年全家迁居上海。在上海目睹父亲与谭延]等商议国事,并随父认识了郭沫若、田汉等不少进步人士,同时也开始接受新学,学习俄文、德文及西方自然科学。翌年考入上海圣约翰中学,两年后转入光华大学就读,1928年毕业,随父赴德国柏林。1929年秋考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半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攻研辩证法,其间尤为注重研究黑格尔、费尔巴哈思想,研读资本论、唯物论等学说。

重要贡献

1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其英文、德文造诣颇深,对中欧各国的人文历史都有较多了解。

石归国后,在南京陆军大学教授德文。不久抗战全面爆发,石携妻回湘,受聘于中央军校武冈第二分校讲授国际形势及各国革命历史。1939年,由李明灏、刘公武介绍加入国民党。翌年春应同济大学聘请在四川李庄教授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1942年辞职重归故里。在乡闲居时,专心写作,出版了《生活的信念》《中国史意》《世界史意》等书。抗战胜利后,出任湖南《中央日报》总主笔、副社长,同时兼任私立民国大学教授,讲授哲学概论、政治思想史、社会学等课程,以及湘雅医学院拉丁文教授。1949年夏升任《中央日报》社长。参加长沙和平解放,并颇费心力保管湖南《中央日报》社的物资,完整地移交给《新湖南报》。

1951年6月由程潜推荐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此前曾因未安排工作,一家七口生活难以为继,只好赴香港找工作,30余日未果,这时获悉聘任参事旋即回到长沙参加工作。后来一边还在湘雅医学院兼职教授拉丁语。1954年因受其学生和朋友的反革命活动牵连被逮捕,1957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因逮捕关押期间表现好,同年3月提前释放。回家后仍得政府的特殊津贴,使他得以全部精力完成其父石醉六的哲学遗著《一论》,经他改编和充实完善于1968年脱稿,他曾一度把《一论》改名为《大生物学》, 《极限实践论》。时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际,他以虔诚之心想将两代人的几十年心血,奉献毛主席,又怕耽误毛主席日理万机,就寄给江青,请其便中献给毛主席,但是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结果自然是石沉大海。而石醉六的原稿和巨幅的日记,因为时代的原因也被抄走,至今也下落不明。 石冲白在完成《一论》改编的同时,于1964年接受商务印书馆邀请翻译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第一部哲学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在文革前译完,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后,1982年才得以出版。此书被商务印书馆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受到学术界好评,至今已有15次再版印刷。在他完成这两部著作以后,于1970年末,一次意外的弯腰动作时不幸倒地脑出血身故。

上一篇:斯巴达(动漫形象)

下一篇:乔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