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白的个人简介
谷白,原名顾绍文,汉族。1944 年出生。江苏武进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影视剧本创作中心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人物简介
谷白,原名顾绍文,汉族。1944 年出生。江苏武进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市向阳中学(高中)。历任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创作》编辑部编辑,《萌芽》杂志编辑,《中外电影》编辑部编辑,收获杂志社编辑、出版部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影视剧本创作中心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相关作品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集《叠影》,电影文学剧本集《上海,血色的往事》,电影文学剧本
《英雄劫》
《一无所有》、《多米诺游戏》、《卧底》、《英雄劫》、《战争童谣》,电视连续剧剧本《黄河归故》 、《好好过日子》、《婚姻之门》等。中篇小说《越界》.
奖项
获1979年-1982年《长江》优秀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红花,白花》获1982年五四青年文学优秀奖。
邓小平?1928
应上影集团方面的邀请,谷白接受了创作《邓小平·1928》剧本的任务。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谷白戏言说,他开始
《邓小平·1928》
觉得有关方面找错了人,虽然自己是一个有着多年创作经历的专业作者,但之前却并未有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经验,在这方面可谓是新手。现在却要接受这样一部反映重要历史人物,在重要历史时期的活动,并将在一个重要纪念性时刻放映的影片剧本的创作,任务实在是太重大了。
而完成这样重大任务的时间又比正常创作周期少了很多,在重大之外,完成任务又平添了不少艰巨。说到创作时间,谷白给记者掰起了手指头,从2月20日接受任务到影片8月公映,如果除去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间,留给创作的时间实在是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时间紧,任务重,甚至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当观众走进影院欣赏影片的时候,也许很难想象创作者为此而经受的考验。
剧本送审:必须一次通过影视圈内有句俗话也许很能说明问题,不愁没有好的导演,只怕没有好的本子。可见,剧本质量的好坏对于影片成功起着多么大的影响。
《邓小平·1928》由于公映日期已经敲定,后门已经堵死,这就势必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容许出现差错,比如剧本送审,如果万一出现退回修改的情况,影片的整个摄制计划都有可能因此而大受影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必须命中。面对记者,谷白坦言,虽然接受创作任务前有过顾虑,也充分估计了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可一旦自己决定接受这项任务,就从没有考虑过可能送审通不过的情形,他坚信自己的创作经得起审查者挑剔的目光。记者获悉,有关审查机构在对《邓小平·1928》剧本的审查意见上有过这么一句话“正反面人物形象均做到了血肉丰满”。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在参加完影片首映式后也表示:“影片很有创新,具有很强的可看性,片中青年邓小平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创作体会:真实与虚构的小心拿捏《邓小平·1928》剧本的创作,有着它不同寻常之处。作为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邓小平·1928》前所未有的采用了惊险片的样式,一改过去领袖题材影片传记式、全景式的叙事方式,这在类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反映领袖人物的剧本创作中是大胆而且开了先河的。影片公映后,有人用“惊心动魄的惊险场面和火热的革命激情完美融合”来形容这部主旋律影片。
影片讲述了邓小平1927年底到1928年5月在上海的革命经历,而历史上关于邓小平在1928年的记载少得可怜。在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写的《邓小平大事年表》中,关于1928年的记载只有一句话:年初,和张锡瑗结婚。张于1930年病逝。这看似为创作者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可历史记载的不详不等于历史可以随意编造,历史的真实容不得半点虚构甚至“戏说”。不过在谷白眼中,历史记载的语焉不详正好为小说的惊险样式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为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虚构提供了交融的可能性。
凭借对老上海历史的熟稔,谷白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大胆虚构。围绕着国民党意图破坏中共中央在上海的组织这条主线,塑造了反一号曹无容、共产党员薛浦生等带有特定使命的虚构人物。
谷白告诉记者,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遵循了历史必须绝对真实,细节可以合理虚构的原则。什么又是合理虚构呢,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剧本中写到了邓小平与张锡瑗的恋情,他便添加了诸如牵手等等细节,这些都是无从考据,但又是令人可信的。
领袖题材给了创作者有限的发挥空间,惊险的样式又让有限的空间产生了合理虚构的可能性,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历史的真实与细节的虚构之间拿捏到位,这对创作者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创作总结:我最满意邓小平这个角色谷白说,《邓小平·1928》中的史料,主要来自于毛毛(邓小平的幼女邓榕)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是他所能找到的邓小平在1928年的最详细描述了。
谷白告诉记者,由于影片反映的是青年邓小平的活动,而且锁定在1928这个特定的历史年份,正是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共产党的工作转入地下。恰恰在这个年代,青年邓小平来到了上海。那时候他是中共中央秘书长,虽然不是党的决策者,但他的工作任务很重要。他要保证中共中央各机关部门的安全和正常运作,要把中央的指示传达出去,把外省市的情况汇报给中央。在那样一个白色恐怖笼罩,革命者今天相见也许就是永别的环境里,作为青年时期的邓小平,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仅是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更有着超凡的智慧。而自己的创作也正是在对小平同志这种超凡智慧的敬重之中完成的。
谷白毫不讳言的说,小说中暗含着他对邓小平的个人解读,他是一个勇者,更是一个智者。邓小平是他剧本创作中最满意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