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诗的个人简介
回车诗就是最近闹得很凶的一帮所谓新派诗人的诗体,以赵丽华等为代表,特征就是把一句话拆成几段说,不停的用回车键,其实根本不能算诗。
赵丽华回车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傻瓜灯》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网络争议
有人说,回车诗就是现代诗,就是一种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鲜明特征,不错也没有过。但是,互联网时代,并不仅仅存在一种“回车方式”。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就曾被赋于旺盛的生命力。宁财神、安妮宝贝,就是网络的产物。雪村现象,也让人从网络中得到启发。但是,“回车诗”,我断不认同,它可能就是一种网络泡沫而已。任其泛滥,肯定是要误人的。
关于现代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并具有时代的特征。我年轻的时候,读过的现代诗,至今仍有冲动。比如,《西去列车的窗口》。那种激情,剥去年代背景,仍然让人感动。可是,如今的“回车诗”,除了让人苦笑,还会有什么?
当然,也有好的“回车诗”,比如韩寒的《行》。这个东东,比他曾经有过的檄文,好很多。不过,这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车诗”。
倒赵派:她是“诗坛芙蓉”
让赵丽华引起众人关注的,是她几年前创作的几首口语风格的诗歌。以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另一首《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也是如此:“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些诗被无数网友嘲笑,他们不但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更有甚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把赵称作“诗坛芙蓉”。
挺赵派:她是“圣斗士”
针对赵丽华的诗歌被恶意模仿,廊坊市作协主席张立勤与作家李宏志称赞赵丽华是诗歌“圣坛”上的一个圣斗士,认为她在“以一己之力与无知愚昧作战”。“挺赵”运动在9月30日发展到一个高潮。在著名诗人杨黎的倡议下,国内几十名诗人当天晚上云集北京第三极书局,召开“保卫诗歌”的朗诵会。出人意料的是,现场一位兴奋的男性诗人竟表演起了“脱衣秀”。
回车诗成娱乐事件
对啊,诗人,就说是大家都有资格骂的那种人,没用的人,弱势的人,不与时俱进的人……也是人们曾耳熟能详的酸文假醋和故弄玄虚者……
“墙”早就倒了!众人想起来就推一推,既然这样,我就做一个诗人吧!虽从不想振兴诗那个破坛,但不妨乐于承认自己就是一个诗人。从写诗中得到乐趣,或找到出口,或体会友情,或以诗言志,或打发时间。这不是什么高尚情操,但咱也没部分前文青那么低贱―――非要向时代表明他们是与时俱进的,是和大众一条心的,是聪明的,是具备娱乐精神的……是无极的。
赵丽华在某个阶段写的那几首诗,似乎最大的诟病就是―――这就是诗,那我们也会写―――那就写嘛。“回车诗”不也是建立在模仿“废话诗”的基础上么?诗歌首先
是门手艺,网民们要有这个雅兴,就先模仿着写吧。写一百首,兴许就能辨别好坏,就能理解赵丽华。我暂无这个雅兴,去找废话诗的杰作给大家瞧,大家可以去看杨黎,和许多年轻人。
我本不想“表态”,因感觉这已是一场娱乐事件,我亦不认为诗人们得一条心,对抗某种虚妄―――朵渔早说,在民间,不团结就是力量。然而啊但是,沈浩波和赵丽华都
是有使命感的诗人,我没有,但我愿意理解尊重。他们比我更有标准。因多数人都在忙
着识时务,忙着恶搞,忙着解构,忙着出十五分钟的名,我的一部分也在其中。但是另一
部分的我,可以坦然对朋友们说:就写诗,就把酒谈理想……让土鳖们说去吧……
多么奇怪,这些年了,还有人把恶搞当成原创,把解构当作与时代接轨……多么不奇怪,因为土鳖永远跟着浪尖尖走,此乃中华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