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永的个人简介
韩立永,1973年生于天津武清。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水彩画协会会员,武清区青联委员,九月油画成员,城市画派成员。教育经历
1993年毕业于武清师范美术专业;
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
200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
2012年至2014就读于首师大美术学院刘孔喜教授写实油画高研班,学习坦培拉绘画和古典油画技法;研究生学历。
参展记录
2009年
作品《七十老母》入选天津市油画双年展;
2010年
作品《运河春早》入选天津市水彩大赛,油画作品《女人体》入选天津市写生作品展,作品《七十老母》发表在国家级美术刊物《中国油画》;
2011年
作品《紫纱巾》获天津市纪念中共成立九十周年美术展优秀奖;
2012年
作品《抓拍》入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天津美展;
作品《窗外的风景》入选天津市第六届水彩展;
2013年
作品《窗外》入选天津市第三届油画精品邀请展,坦培拉作品《劲草》获天津市水彩年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
坦培拉作品《雪一直下》入选天津市水彩年展,油画作品《暮秋》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武清书画作品晋京展;
2015年
两幅作品《小河边》《寂静的山谷》入选天津市小幅油画作品展,水彩作品《天境》入选天津市第二届小幅水彩画作品展,油画作品《港湾》入选“京津冀”三省市青年美术写生作品展;
2016年
坦培拉作品《尽洗铅华》入选天津市小幅油画作品邀请展获得优秀奖(最高奖)并参加环渤海五省市小幅油画作品邀请展;
2016年接受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采访。
艺术评论
自述―我与坦培拉绘画结缘
文/韩立永
坦培拉绘画产生于古希腊兴于中世纪,特别盛行于拜占庭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很多坦培拉绘画大师如:乔托、波提切利、弗朗西斯卡等等。“坦培拉”一词是“Tempera”的译音,源自意大利语,愿意为调和、搅拌,泛指一切可由水溶的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后常指单用于以鸡蛋等乳性胶质结合剂组成的绘画。
我真正接触坦培拉绘画是2012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刘孔喜教授写实油画高研班进修期间。刘孔喜教授是一位在坦培拉绘画方面颇有成就的画家。2012-2014这两年的学习中,我深入临摹古典大师的作品系统的学习了西方古典油画和坦培拉绘画从底层及颜料的制作到作品完成的全过程,用心体会古典大师对待艺术的精神。在刚刚接触到坦培拉绘画技法时就被这个具有水性的古老的绘画材料所深深吸引,这大概与我小的时候经常画些水彩、水墨、以及后来学习的水粉有关吧。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不断努力下终于画出了几幅可以示人的坦培拉绘画作品。我的作品面貌是具象的,写实的,创作过程是严谨的,缓慢的,可是完成的作品的确具有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美感,它是内敛的,柔和的,画面表层有一种迷人的自然光泽。坦培拉的特性也与我个人的性格及精神表达相契合。在当今这属于快餐文化的背景下能够耐得住寂寞从事坦培拉写实绘画创作应该具备一种殉道精神。我所运用的坦培拉绘画颜料是以天然蛋液为媒介,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味,这也使得天生嗅觉灵敏的我免受不必要的异味刺激,在绘画过程中心情愉悦。
最近我又看了一个重要的展览,是由中央美院举办的“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此展是由中央美院张元教授领衔,展示了历届学生在坦培拉绘画材料技法研究方面的成果。作品的面貌十分丰富,这也充分的表明了坦培拉绘画表现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这个展览让我更加坚定了坦培拉绘画创作与研究,要充分利用坦培拉绘画材料的特点努力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绘画作品。
目前,越来越多的画家在关注、研究坦培拉绘画,我想在热爱坦培拉绘画的画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画种必然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