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贵(战斗英雄)的个人简介
郭文贵(1931年―),山东鱼台县滨湖镇三山村人,1947年参军,战斗英雄,曾任三山乡武装队长、乡长。简介
1931年的正月十八,郭 文贵出生于滨湖镇的三山村(原鱼台县六区)。在那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他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 郭文贵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父亲 郭孝成是一个性情耿直、脾气刚烈的人。郭孝成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六八六团任便衣侦察员。当时任团政治委员的是建国后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肖华将军。日寇投降后,郭孝成转业到华东军区 凫山县财粮委任副主任。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郭家四兄弟中有三人参军。大哥郭文法1946年当民兵,从区中队到县大队,后编入山东独立15团。1949年,部队整建制改编为公安21师,他们部队驻守在石家庄,负责石家庄至大同铁路段的安全保卫,到1955年郭文法转业,在村里任生产队长。三弟 郭文秀1951年入伍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回国后,于1954年6月转业回家。
生平事迹
在共和国的史册里可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在志书典籍里也查不到他们的事迹,但是, 青山作证,绿水长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为民族大业做出贡献的人。
在大哥当兵后的第二年,16岁的郭文贵也应征入伍。入伍第一天,他所在的新训团在界河与敌人发生了遭遇战。战斗之后,新兵被吓跑了十几个,他却勇敢地留了下来。后来他被分到新训团一营四连任通信员,当时瘦小的他甚至连“三八”式步枪都背不起来。在鲁南、鲁北和胶东半岛转战了一年多后,1947年部队开到安徽,在安徽省南宿州打下了国民党华东第二物资仓库,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药品、给养等物资。1948年6月他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开封的豫东战役,9月16日又参加了解放济南的战役。当年的11月15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历经十几次战斗,连续一个多月行军作战,快过阴历年的时候整个战役才基本结束。1949年10月,当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郭文贵和战友们正置身于 解放舟山群岛的激烈战争中,并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 在经历了6年多出生入死的战争考验后,1954年1月,郭文贵复员回家了。回家不到10天,组织上即安排他担任三山乡武装队长,半年后,又担任了乡长。
1956年10月,原凫山县撤消,他被安排到滕县林业局,分配到徐庄公社林业站任推广员。一年后,调到大坞林业站。1961年,上级 要求增加武装干部,郭文贵被安排到大坞公社武装部任助理员,1962年2月,调任峄庄公社武装部长。9年后,他被调到峄庄苗圃,1973年9月又到 张汪粮 种场任副场长。不久,县里计划在望庄公社后盖村设立养鱼场,调他担任场长,负责西湖鱼场的创建工作。那时他已40多岁,接到调令后,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 到了后盖村,垒院墙、盖办公房、挖鱼池、修路、建伙房,他和工人们一起,硬是在一片洼地上建起了养鱼场,3年后就出产成鱼2万多公斤。1982年4月,郭 文 贵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在工作一线退了下来。 戎马出身的郭文贵一直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1977年,他鼓励高中毕业的大儿子报名参军,儿子被 分到新疆戍边,在高寒缺氧的边疆摔打锻炼了4年,为此,老伴没少抱怨他。1989年他又将二儿子送入军队。后来孙女和长孙也在他的动员下先后穿上了戎装。 谈起这一切,郭文贵感慨地说:“从我父亲参军到 我孙子复员退伍,半个多世纪我家四代共八口人穿军装、 戴五星,保家卫国,我感到很光荣。”
主要成就
1956年10月,原凫山县撤消,他被安排到滕县林业局,分配到徐庄公社林业站任推广员。一年后,调到大坞林业站。1961年,上级 要求增加武装干部,郭文贵被安排到大坞公社武装部任助理员,1962年2月,调任峄庄公社武装部长。9年后,他被调到峄庄苗圃,1973年9月又到张汪粮 种场任副场长。不久,县里计划在望庄公社后盖村设立养鱼场,调他担任场长,负责西湖鱼场的创建工作。那时他已40多岁,接到调令后,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 到了后盖村,垒院墙、盖办公房、挖鱼池、修路、建伙房,他和工人们一起,硬是在一片洼地上建起了养鱼场,3年后就出产成鱼2万多公斤。1982年4月,郭 文贵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在工作一线退了下来。 戎马出身的郭文贵一直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1977年,他鼓励高中毕业的大儿子报名参军,儿子被 分到新疆戍边,在高寒缺氧的边疆摔打锻炼了4年,为此,老伴没少抱怨他。1989年他又将二儿子送入军队。后来孙女和长孙也在他的动员下先后穿上了戎装。 谈起这一切,郭文贵感慨地说:“从我父亲参军到我孙子复员退伍,半个多世纪我家四代共八口人穿军装、戴五星,保家卫国,我感到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