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院士)

时间:2024-02-25 10:22:50编辑:小简

黄宪(院士)的个人简介

黄宪 ( 1933年12月1日-2010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出生于江苏扬州,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生前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黄宪多年来一直从事有机化学研究,成绩斐然。

基本内容

黄宪,有机化学家。1933年12月1日生于江苏扬州,2010年3月6日逝世。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关于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合成多取代烯烃中的应用和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的研究,发现了有机碲盐在不加碱的情况下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烯烃,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a-高碘取代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使叶立德的a-碳极性逆转。发现快基砜及亚砜进行锆氢化反应时生成反式加成产物,并提出邻基参与反应的机理,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合成取代联烯的新方法和联烯及亚烃基环丙烷衍生物高选择性的反应。此外,还开发了多种杂环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等。

人物生平

1933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扬州。

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3月6日2时07分,在杭州逝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关于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合成多取代烯烃中的应用和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的研究,发现了有机碲盐在不加碱的情况下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烯烃,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a-高碘取代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使叶立德的a-碳极性逆转。发现快基砜及亚砜进行锆氢化反应时生成反式加成产物,并提出邻基参与反应的机理,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合成取代联烯的新方法和联烯及亚烃基环丙烷衍生物高选择性的反应。此外,还开发了多种杂环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等。

学术论著

8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经济腾飞的新形势,及时反映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黄宪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文献资料,著述了《有机合成化学》一书。黄宪又与吴世晖、徐汉生两位教授合作撰写了“有机合成”教材,全书约90万字,1992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他还参加了多部有关有机合成重要著作的著述工作,例如参加黄耀曾主编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张滂主编的《有机合成进展》及戴立信主编的《有机合成化学进展》部分章节的撰述,为提高我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水平做出贡献。

人才培养

除了搞科研,身为浙大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育人无数,年仅39岁就当选中科院院士的麻生明教授正是他的得意门生。

黄教授弥留之际,*放心不下的也正是学生。09年10月,黄教授因病入院治疗,就开始担心自己课题组的那批研究生没老师带,学生们每周一次的科研报告病中的黄教授都要亲自过目。

荣誉表彰

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社会任职

黄宪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

上一篇:郭纯泉

下一篇:黄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