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j(院士)

时间:2024-06-19 00:20:44编辑:小简

黄季j(院士)的个人简介

黄季j(1962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乐县,毕业于菲律宾大学,农业经济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曾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人物履历

198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年底回国工作,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去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1995年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1995-2000年在中国农科院成立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2000-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1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此外,黄季j教授还任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主办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副主编,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政策顾问,农业部科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小组成员。此外,黄季j在担任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同时还担任美国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董事会董事。

2013年10月2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4届院士大会上,宣布了2013年度新增选院士名单。黄季j教授因其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成就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而且是本年度社会与经济科学领域当选的两位院士之一。与黄季j教授同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社会与经济学部)院士的还有印度首席经济顾问、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Kaushik Basu(考希克.巴苏)先生。

2016年,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Fellow评选委员会公布了年度Fellows名单,北京大学黄季j教授与其他四位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位列其中。黄季j教授是第一位获得AAEA Fellow 的中国人,也是仅有的三位亚洲AAEA Fellows之一(其他两位是日本学者)。

2018年4月--2020年4月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任免信息

2018年4月23日,江西农业大学举行任职会议,宣布黄季j任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挂职两年)。

2020年4月,江西省政府研究 决定:免去黄季j的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职务。

人物成就

黄季j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科技政策,价格与市场,国际贸易,资源和环境经济政策,食物安全和反贫困政策,发展经济学,农业农村发展,经济政策分析模型和预测。长期从事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食物消费、市场价格、农村发展和反贫困、贸易政策、政策分析方法和经济预测等研究。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对生物技术的经济影响和政策研究,其成果3次在Science和Nature刊物发表;建立了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支持系统,为制定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分析工具;提出市场发育和城市化影响食品消费的理论假设和实证依据,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考;实证解释了渐进性改革是转型经济的首选模式;在农业科技政策、水资源管理和制度创新、粮食经济和粮食安全、农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也做出了显著成绩。

1992-2000年内,在以上研究领域共主持过10多个国家和部级重点课题,30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2016年,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Fellow评选委员会公布了年度Fellows名单,北京大学黄季j教授与其他四位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位列其中。黄季j教授是第一位获得AAEA Fellow 的中国人,也是仅有的三位亚洲AAEA Fellows之一(其他两位是日本学者)。这不仅是对黄季j教授本人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中国农业经济学领域的盛事。

所获荣誉

他曾获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第三届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杰出校友奖和菲律宾大学杰出校友奖等荣誉。入选首批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等表彰和称号。

社会兼职

黄季j教授还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食物和农业贸易政策委员会董事会理事、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董事会理事、非洲农业技术基金(AATF)董事会理事、13个国际学术刊物的顾问、副主编和编委、16个国内学术期刊的顾问和编委等职务。

人物评价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Scott Rozelle教授评价说:“黄季j是最好的中国农业经济学方面的经济学家。”

论文著述

累计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70多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发表250篇、SCI期刊收录论文124篇、SSCI期刊收录论文161篇、合著与专著19部(其中英文5部);70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部分代表性论文:

Huang, Jikun, Xiaobing Wang, and Scott Rozelle. 2013, The Subsidization of Farming Households in Chinau2019s Agriculture, Food Policy, 41(2013): 124-132.Hu, Ruifa Hu, Xiaobing Wang, Jikun Huang and Jinyang Cai. 2013. Patents and Chinau2019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 31 No. 11(2013): 986-988.Liu, Elaine M. and Jikun Huang. 2013. Risk Preferences and Pesticide Use by Cotton Farmers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3(2013): 202-215.Huang, Jikun, Jun Yang, Siwa Msangi, Scott Rozelle, Alfons Weersink. 2012. Global Biofuel Production and Poverty in China, Applied Energy, 98(2012): 246-255.Huang, Jikun, Huayong Zhi, Zhurong Huang, Scott Rozelle and John Giles. 2011.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Earning in Rural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Vol. 39, No. 5 (2011): 797-807.Huang, Jikun, Jun Yang and Scott Rozelle. 2010. Chinau2019s Agriculture: Drivers of Chang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the Rest of Worl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41, No. 11 (2010): 47-55.Huang, Jikun, Yu Liu, Will Martin and Scott Rozelle. 2009. Changes in Trade and Domestic Distortions Affecting Chinau2019s Agriculture, Food Policy, 34 (2009): 407-416.Huang, Jikun, Ruifa Hu, Scott Rozelle and Carl Pray. 2008.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Yields, and Pesticides: Assessing Farm-Level Productivity Effects in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56, No. 2 (2008): 241-263.Huang, Jikun, Yang Jun, Zhigang Xu, Scott Rozelle and Ninghui Li. 2007.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overty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8 (2007): 244-265.Huang, Jikun, Ruifa Hu, Scott Rozelle and Carl Pray. 2005. Insect-Resistant GM Rice in Farmer Fields: Assessing Productivity and Health Effects in China, Science, 308 (2005): 688-690.Huang, Jikun, Ruifa Hu, Scott Rozelle and Carl Pray. 2005. Debate over a GM Rice Trial in China: Responses, Science, 310 (2005): 231-233.Wang, Jinxia, Zhigang Xu,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2005. Incentives in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Assessing the Effect on Water Use, Productivity and Pover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 (2005): 769-799.Huang, Jikun, Ruifa Hu, Hans van Meijl, and Frank van Tongeren. 2004. Biotechnology Boosts to Crop Productivity in China: Trade and Welfar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75 (2004): 27-54Huang, Jikun, Ninghui Li and Scott Rozelle. 2003. Trade Reform, Household Effect,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5, No. 5 (2003): 1292-1298Huang, Jikun, Scott Rozelle, Carl Pray, and Qinfang Wang. 2002. Plant Biotechnology in China, Science, Vol. 295, No. 25 (2002): 674-677.Huang, Jikun, Scott Rozelle, and Carl Pray. 2002. Enhancing the Crops to Feed the Poor, Nature, Vol. 418, No. 8 (2002): 678-684.DeBrauw,Alan,JikunHuang,andScottRozelle."Responsiveness,FlexibilityandMarketLiberalizationinChina′sAgricultur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2(Dec.2000):1133-1139.Huang, Jikun and Scott Rozelle. 1996.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Re-Discovery of the Engin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Rural Econom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9 (1996): 337-369.Huang, Jikun and Scott Rozelle. 1995.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7 (1995): 853-864.Huang, Jikun and Cristina C. David. 1993. Demand for Cereal Grains in Asia: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 (1993): 107-124.

上一篇:韩白圭

下一篇:厚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