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师古的个人简介
庞师古(?D897年),唐末朱温将领。初名从,曹州(今山东菏泽)人。微时事朱温甚谨,未曾离左右。后为将,屡从征战,累有战功。复代朱友裕领军,下徐州,斩时溥,又破朱瑾于清河。累官至徐州节度使、检校司徒。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与葛从周分统大军,渡淮伐杨行密,屯于清口,寨地低下,有人建议就高为栅,师古不听,说非太祖之命不妄动。淮人乘夜放水,淹其军,不能战,兵败死于阵中。生平
早年从黄巢为盗,后事朱温甚谨,未尝离开。后为裨将,屡从朱温征战,先后破黄巢、秦宗权,累有战功。又代朱温之子朱友裕领军,下徐州,时溥自&焚死,又破朱瑾于清河。累官至徐州节度使、检校司徒。乾宁四年(897年)九月,朱全忠派遣庞师古与葛从周分统大军,渡淮伐杨行密,希图一举削平淮南。庞军屯于清口(今江苏淮阴),葛从周率步骑万人从霍丘(今属安徽)渡淮河为西路,杨行密亲自领兵迎战,师古驻军寨地低下,或曰:“营地污下,不可久处。”,师古不听,说非太祖之命不妄动,“师古恃众轻敌,居常弈棋”。杨行密乘夜掘开河堤,淹其军,十一月初二,杨行密令朱瑾与淮南将领侯瓒率骑兵五千人袭击庞师古,师古兵败死于阵中。葛从周退兵,至k河,朱瑾又败之,返京者不足千人,史称“淮南之战”。
参考文献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击吴,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唐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庞姓起源
庞姓的起源十分古老,远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领袖黄帝时期,上古时黄帝的孙子古帝颛顼有八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庞降”,庞降的子孙后代就以“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黄帝嫡裔。
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毕公高受封为诸侯,封在毕地,爵位公爵。毕公高的一个庶子被封到庞乡,他的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
庞姓后来在南安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南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