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伯的个人简介
施伯,姬姓,施氏,名尾,是施父的儿子,鲁惠公的孙子,鲁国大夫。人物简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回国即位,任命鲍叔牙执掌国政,鲍叔牙辞谢,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建议向鲁国提出请求让管仲回来。齐桓公认为,施伯是鲁君的谋臣,如果知道要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把人交出来。鲍叔牙回答,只要告诉鲁国打算在群臣面前处死管仲,那么鲁国就会交出管仲。齐桓公便派人按鲍叔牙所说的那样去鲁国要人。
鲁庄公询问施伯如何处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来执政。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力的国家,一定会称霸于诸侯。让他返齐,必将会长久地成为鲁国的祸患。”鲁庄公问:“那怎么办呢?”施伯答道:“杀了他把尸体交还给齐国。”鲁庄公准备处死管仲,齐国使者告诉鲁庄公,齐桓公想亲自处决管仲,如果不把他活着带回去在群臣面前施刑示众,还是没能达到要求。于是鲁庄公派人把管仲捆缚起来交给齐国使者。管仲回国后,被齐桓公拜为下卿,执掌国政。
家族成员
父亲施父施父,姬姓,名尾,字施父,鲁惠公之子,鲁隐公和鲁桓公的兄弟。
公元前703年冬季,曹国的太子射姑来朝见鲁桓公,鲁国设享礼招待曹太子。首先献酒,接着奏乐,曹太子就叹气。施父说:“曹国太子恐怕会有什么忧心事吧?因为这里不是叹息的地方。”结果第二年春季曹桓公便过世,太子射姑即位,是为曹庄公
爷爷鲁惠公鲁惠公,姬姓,名弗湟,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三任君主。他为鲁孝公儿子,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6年。
姬姓起源
姬姓起源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开始改为周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相关资料
《管子?匡君大匡》:桓公问于鲍叔曰:“将何以定社稷。”鲍叔曰:“得管仲与召忽,则社稷定矣。”公曰:“夷吾与召忽,吾贼也”,鲍叔乃告公其故图。公曰:“然则可得乎?”鲍叔曰:“若前召,则可得也;不亟,不可得也,夫鲁施伯知夷吾为人之有慧也,其谋必将令鲁致政于夷吾,夷吾受之,则彼知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也,必将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将受鲁之政乎?”其否也?”鲍叔对曰:“不受,夫夷吾之不死纠也,为欲定齐国之社稷也,今受鲁之政,是弱齐也。夷吾之事君无二心,虽知死,必不受也”,公曰:“其于我也,曾若是乎?”鲍叔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也,其于君不如亲纠也,纠之不死。而况君乎?君若欲定齐之社稷,则前迎之。”公曰:“恐不及,奈何?”鲍叔曰:“夫施伯之为人也,敏而多畏,公若先反,恐注怨焉。必不杀也。”公曰:“诺”。施伯进对鲁君曰:“管仲有急,其事不济,今在鲁。君其致鲁之政焉,若受之,则齐可弱也。若不受,则杀之。杀之,以说于齐也,与同怒,尚贤于已。”君曰诺,鲁未及致政,而齐之使至,曰:“夷吾与召忽也,寡人之贼也,今在鲁,寡人愿生得之,若不得也,是君与寡人贼比也。鲁君问施伯,施伯曰:“君与之,臣闻齐君惕而前骄,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及齐君之能用之也,管子之事济也。夫管仲天下之大圣也,今彼反齐,天下皆乡之,岂独鲁乎?今若杀之,此鲍叔之友也,鲍叔因此以作难,君必不能待也,不如与之。”
《管子?匡君小匡》: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⒂诰牛拱傩战约佑拢疾蝗缫病7蚬苤倜裰改敢玻纹渥樱豢善涓改浮!惫唬骸肮芤奈崆咨涔讶酥泄常谒澜衲擞弥珊酰俊北逶唬骸氨宋渚玻翦抖粗湮嘤淌且病!惫唬骸叭辉蛭秃危俊北逶唬骸熬谷饲胫场!惫唬骸笆┎持背家病1酥峤弥夭晃嵊枰病!北逶唬骸熬拐咴唬汗丫胁涣钪荚诰盖胫月救撼迹尘嘏怠G沂┎奈嶂牛亟侣持奈崾苤蚵衬苋跗胍樱奈岵皇埽酥浣从谄耄厣敝!惫唬骸叭辉蛞奈崾芎酰俊北逶唬骸安皇芤玻奈崾戮薅摹!惫唬骸捌溆诠讶擞倘缡呛酰俊倍栽唬骸胺俏病N染肷琊⒅剩粲ㄗ诿恚蚯扒胫徊蝗唬藜耙病!惫耸贡逍谐桑唬骸肮泳狼滓玻刖种!甭橙宋惫泳馈S衷唬骸肮苤俪鹨玻胧芏市难伞!甭尘砼怠J┎铰澈钤唬骸拔鹩瑁锹局玻闷湔玻苤僬撸煜轮腿艘玻笃饕玻诔虺靡庥谔煜隆T诮蚪靡庥谔煜隆T诘遥虻业靡庥谔煜隆=衿肭蠖弥虮爻の彻牵尾簧倍苤涫!甭尘唬骸芭怠!苯惫苤伲褰唬骸吧敝耄锹酒胍玻敝常锹韭骋病1滓毓丫干弥R葬哂诠撼悸尽H舨簧茫蔷牍丫舯纫玻潜滓刂揭病J钩疾荒苁苊!庇谑锹尘瞬簧保焐慷砸杂杵搿1迨芏拗伲┎佣χN酱蠓蛟唬骸肮苤俦夭凰溃虮逯蹋宦鞠腿耍渲浅葡鸵宰猿梢病1逑喙有“紫热氲霉苤僬俸龇罟泳篮笕耄肼骋哉剑苁孤嘲堋9ψ阋缘锰煊胧欤淙耸乱灰病=衤尘澹惫泳勒俸觯艄苤僖杂杵耄逯藓笫拢亟诠苤僖岳推渚敢韵云涔χ诒赜柚械茫λ乐Γ躺锌杉右玻陨Γ稳纾渴钦训乱苑【玻逯遣皇б病!
参考文献
韦昭《国语注》:施伯,鲁大夫,惠公之孙、施父之子。
《国语?齐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包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u2018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u2019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史记?鲁周公世家》:齐告鲁生致管仲。鲁人施伯曰:“齐欲得管仲,非杀之也,将用之,用之则为鲁患。不如杀,以其尸与之。”庄公不听,遂囚管仲与齐。齐人相管仲。
《国语?齐语》: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