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奥非罗斯的个人简介
塞奥菲罗斯(Theophilus,814―84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829―84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第36位皇帝、弗里吉亚王朝第2位皇帝。“口吃者”米哈伊尔二世之子。其人毁誉参半,既有提高士兵军饷、分化军区以防止叛乱的举措,又有大兴土木,大量修建宫殿的行为。最终因痢疾而于公元842年撒手人寰。
人物介绍
塞奥菲罗斯(Theophilus,814―84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829―84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第36位皇帝、弗里吉亚王朝第2位皇帝。
少年为帝塞奥菲罗斯的父亲米哈伊尔二世被称为“口吃者”(亦作“结巴者”),是一位粗暴的士兵,在利奥五世遭暗杀后被推举为帝,又侥幸击败叛乱者托马斯,得以统治帝国,在位时西西里西部及克里特岛都被阿拉伯人攻陷,死于829年。
赛奥菲罗斯继位时年仅16,算得上是少年为帝了。相较于他的父亲,赛奥菲罗斯更具有个人魅力。他师从于以反对圣像而闻名的文法家约翰,约翰将自己渊博的学识,以及毁坏圣像的观点都传授给了皇帝。而早熟、礼貌且野心勃勃的皇帝在民众心中建立起了正义、亲民的形象。
福星高照年轻的皇帝希望通过自己成功的统治来证明毁坏圣像的正确性。很快他就打败了占据亚美尼亚军区的阿拉伯人,此举惹恼了哈里发,他派出了更强大的军队击败了拜占庭人。正当哈里发准备大举进攻之时,皇帝在833年宣布囚禁那些不与毁坏圣像派合作的民众。
但是两个月后哈里发暴卒于一次战役,继任者放弃继续进攻。对皇帝来说,这似乎是上帝支持毁坏圣像的一个明显的信号。
接下来的数年幸运之神似乎总是眷顾皇帝。首先是数以千计的库尔拉米特人为逃避哈里发迫害而同意皈依基督教并加入拜占庭军队。接着皇帝派遣的一支远征队再次征服了由斯拉夫人占据的介于色雷斯与塞萨洛尼基之间的带状沿海地区。在皈依的库尔拉米特人的帮助下屡屡突袭由哈里发统治的边界地区。
荣极生悲就在此时,愤怒的哈里发与838年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远征军攻击拜占庭。出发防御前,赛奥菲罗斯任命文法家约翰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并加强了对崇拜圣像者的迫害。这些手段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在哈里发大败拜占庭军队并洗劫了布塞拉里安和阿纳托利亚军区的司令部安塞拉以及阿莫里厄姆之后,皈依基督教的三万名库尔拉米特人发动起义并控制部分亚美尼亚军区。这些失败证明毁坏圣像运动并不能保证军事胜利,这深深打击了皇帝,他因此病倒了。
改革增饷在康复过程中,皇帝派兵击破叛乱的库尔拉米特人并使他们屈服。840年,皇帝将库尔拉米特人的军队分解为每两千人一队重新分配至不同军区,此举又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常备军。
同时,皇帝又在与阿拉伯的边境建立了三个名为“关口”的基地和两个军区。还将军区中每千人组成的军团分化为五个由200人组成的团,每团设一伯爵统帅。此外,皇帝下令将所有士兵的军饷提高一倍,以此提高士气。此后数年,叛乱士兵数目减少,且作战更加勇敢。
英年早逝公元842年,塞奥菲罗斯死于痢疾。留下了他两岁的儿子米哈伊尔三世及年近三十的皇后塞奥多拉。
人物评价
塞奥菲罗斯在位期间,既有迫害崇拜圣像者、大修土木的举动,又有改革军团、分化库尔拉米特人、慷慨提高士兵军饷的措施,虽然败于阿拉伯人,但也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可以说是他一位功过各半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