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山客的个人简介
邵仁枚(1901年-1985年3月2日),原名初章,字仁枚,号山客,浙江宁波人,电影企业家。邵仁枚在家中排行第三,六弟为邵逸夫。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更是于1958年再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称霸香港电影市场二十余年。1985年3月2日,邵仁枚因病逝世,香港大学建有邵仁枚楼纪念邵氏家族对大学的捐献。代表作品:《白蛇传》等。 参与《 电影女明星 》(1926) 、《唐伯虎点秋香 》(1926) 等影视剧编剧。
人物生平
1924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邵醉翁任制片兼导演;老二任编剧;老三担任编剧和影片发行,最小的邵逸夫在三哥的帮助下担任摄影。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来的抽成统统进入家族账下,公司家长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缩短了制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强竞争力。
1926年,邵仁枚带着邵逸夫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瓜哇、越南等地已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电影市场。“邵氏兄弟公司”与“天一公司”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的电影王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邵氏影业受到严重打击,惨淡经营,艰难度日,最终被迫关闭。
1950年,邵人收购南洋影片公司,建立“邵氏父子公司”(SS)。
1958年,与六弟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B)。自此,“邵氏父子公司”经营戏院和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公司”主管制片业务。称霸香港电影市场二十余年。1985年3月2日,邵仁枚因病逝世。香港大学建有邵仁枚楼以纪念邵氏家族对大学的捐献。
社会活动
邵氏兄弟都喜欢以字行,譬如大哥“醉翁”,二哥“人”。唯有与邵逸夫最亲厚的三哥,虽字“山客”,常用的却是本名“仁枚”。
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到1937年抗战前,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瓜哇越南等地已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电影市场。1958年,邵仁枚与六弟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B)。
邵仁枚为人老成持重,与雷厉风行的六弟逸夫互为补充。据说70年代初“叛将”李翰祥请求重返邵氏,邵逸夫本欲拒绝,若非三哥劝说“咱们争财不争气,”李大导演恐怕就很难“风云再起”了。邵仁枚口才亦出众,当年邵氏常请日本导演来港拍片,名为引进外援,实则偷师学艺。有次新闻发布会,记者据此发问,三老板毫不为难,张口一句“好莱坞也用欧洲导演”就给打发,令一起出席的张彻导演大为佩服。
与邵逸夫六十岁之后犹能日理万机的勤奋相比,邵仁枚则乐意放权给兄弟子侄,自己乐得享受奢华生活。当然,富贵不忘善举,邵仁枚还于1957年成立邵氏基金会,常年捐钱赈灾敬老恤贫,并因此获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颁的“拿督”勋衔。邵仁枚的善长作风对邵逸夫影响颇大,80年代后,邵逸夫将“善举”由新马港台扩大到内地,数十亿元的慈善捐赠,不知有多少人受惠。
可惜,如今诸般善名荣耀只归邵逸夫一人独享,“最佳拍档”三哥邵仁枚已于1985年逝世,享年85岁。
主要作品
监制(一)
泣荆花 (1934)
黎夫人(1936)
乡下佬探亲家 (1937)
监制(二)
江水东流(1960)
鱼水重欢(1960)
一树桃花千朵红(1960)
千娇百媚(1961)
金喇叭(1961)
隔墙艳史 (1961)
丈夫的秘密(1961) 花田错(1962)杨贵妃 (1962) 白蛇传 (1962)
红楼梦(1962)武则天 (1963) 惜姣 (1963) 杨乃武与小白菜(1963)
凤还巢(1963)女人与小偷(1963) 血手印(1964)血溅牡丹红(1964)
万花迎春(1964)山歌恋(1964)山歌姻缘(1965) 鱼美人(1965)
鸳鸯剑侠(1965)小云雀 (1965) 心花朵朵开(1965)西厢记 (1965)
兰屿之歌(1965)红伶泪(1965)毒玫瑰(1966)
女秀才(1966)
铁扇公主(1966)
何日君再来(1966)
边城三侠(1966)
盗剑(1967)
黑鹰(1967)
菁菁(1967)
青春鼓王(1967)
黛绿年华(1967)
明日之歌(1967)
催命符(1967)
铁头皇帝(1967) 兰姨(1967) 铁观音(1967)欲海情魔(1967)
神剑震江湖(1967)三更冤 (1967)独臂刀(1967)观世音(1967)
女巡按(1967)船 神刀(1968) 狐侠 (1968)金燕子(1968)
落花时节(1968) 虹 (1968) 红辣椒 (1968) 女侠黑蝴蝶(1968)
谍海花 (1968)寒烟翠(1968) 玉面飞狐(1968) 女儿国(1968)
千面大盗(1968) 玉罗刹(1968) 色不迷人人自迷(1968) 燕娘(1969)
裸尸痕 (1969) 猎人 (1969) 欲鹂窳(1969) 三笑(1969)
人头马 (1969) 保膘 (1969) 毒龙潭(1969)十二金钱膘 (1969)
死角(1969) 椰林春恋 (1969)春蚕(1969) 阴阳刀 (1969)
钓金龟(1969) 独臂刀王(1969) 青春万岁(1969) 千面魔女(1969)
豪侠传(1969)
监制(三)
年代 作品名称 1970年 杀机,女侠卖人头,江湖三女侠,报仇,春火,荒江女侠 ,鬼屋丽人 ,玉女亲情,双喜临门 ,金衣大侠,五虎屠龙,遗产伍亿圆,裸情 ,那个不多情,龙虎斗 ,大罗剑侠,鬼门关 1971年 凤飞飞,血酒天牢 ,冰天侠女,夜合花,哑巴与新娘,鬼太监,火并,我爱金龟婿,金印仇,女杀手,来如风,血符门,芳华虚度,夕阳恋人,大决斗,五枝红杏,新独臂刀,剑女幽魂,钟馗娘子,怕老婆是大丈夫,隐身女侠,拳击1972年 , 大内高手,鬼新娘,林冲夜奔,霹雳拳,亡命徒,落叶飞刀,群英会,四骑士,娃娃夫人,大军阀,马永贞,少奶奶的丝袜,快活林,壁虎 ,香港过客,太阴指,爱奴,小毒龙,风雷魔镜,1973年 丹麦娇娃,叛逆,一乐也,警察,牛鬼蛇神,埋伏,毒女,盗兵符,黄飞鸿,愤怒青年,大海盗1974年 鬼眼 ,蛇杀手,声色犬马,太极拳 ,成记茶楼 ,欲魔,黄飞鸿义取丁财炮,艳女还魂,朱门怨,五大汉,早熟,天网,捉鼠记,洋妓,舞衣,面具1975年 神打 ,恶霸,荡寇志,降头,的士大佬,血滴子,中国超人,大哥成,女金刚斗狂龙女,倾国倾城,扭计祖宗陈梦吉,膘旗飞扬,长发姑娘,吃人井,1976年 流星蝴蝶剑,毒后秘史,赌王大骗局,蛇王子,拈花惹草,洞房艳事,天涯明月刀,飞龙斩,乾隆皇奇遇记,死囚,少林寺,1977年 奸魔,三少爷的剑,明月刀雪夜歼仇,人蛇鼠,风花雪月,绝不低头,洪熙官,楚留香,猩猩王,射雕英雄传,应召名册,佛跳墙 ,庙街皇后,1978年 笑傲江湖,乌龙济公,五毒,萧十一郎,子曰:食色性也 ,射雕英雄传续集,螳螂,老夫子奇趣录,残缺1979年 小楼残梦,差人大佬搏命仔,孔雀王朝,圆月弯刀,色欲与纯情,鬼叫春,r疯怪拳 ,金臂童1980年 怨妇、淫娃、疯杀手,大杀四方,醒目仔 ,打蛇,邪 ,碟仙,恶爷,1981年 碧血剑 ,大大小小一家春,肋女正传1982年 追男仔,追女三十六房导演
泣荆花 (1934)
马介甫(1935)
黎夫人 (1936)
出品人
七金尸 (1974)
踩线(1981)
打雀英雄传(1981)
红粉动江湖(1981)
尸妖(1981)
人皮灯笼(1982)
楚留香之幽灵山庄(1982)
柠檬可乐(1982)
作品介绍
白蛇传 (1939年上海华新影片公司版电影)
《白蛇传》是由杨小仲执导的剧情片,陈燕燕、童月娟参与演出。
《白蛇传》讲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故事。
《泣荆花》是邵醉翁、邵仁枚联合执导电影,由白驹荣、胡蝶影等主演,于1934年上映。
该片讲述父亲逝世后,玉棠的后母随即提出分家产。玉棠与叔父均不赞成,但后母及她的亲生儿子瑞棠却坚持分家。叔嫂因多番争执而反脸,玉棠与瑞棠两兄弟亦因此闹不和。后母用毒辣的手段诬害玉棠的叔父入狱,玉棠与妻子只得逃走。后来,瑞棠母子发现玉棠夫妇避居于灵隐寺。为免玉棠夫妇报复,母子二人再次密谋杀害他们。玉棠见后母与弟弟苦苦相逼,变得心灰意冷,在帮助妻子逃走后,自己削发为僧,从此不问世事。
人物关系
邵山客的父亲
邵玉轩,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国人,是一名革命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邵山客的大哥
邵醉翁,镇海县庄市朱家桥老邵人。其父邵玉轩,早年在上海经营锦泰昌颜料行。醉翁生于1896年,原名同章,字仁杰,号醉翁,在他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后,以号行。1936年后期,天一公司陆续将制片资材运往香港,建立香港分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天一公司结束在上海的制片业务,将全部资材运往香港分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建国后闲居上海,后在上海病逝。
邵醉翁 邵醉翁,镇海县庄市朱家桥老邵人。其父邵玉轩,早年在上海经营锦泰昌颜料行。醉翁生于1896年,原名同章,字仁杰,号醉翁,在他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后,以号行。
1914年,邵醉翁在神州大学法科毕业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执业律师。嗣后,先后与人在上海、天津、镇江、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合股开办颜料、北货、绸布、纸张、钱庄等商号,还与朱葆三、张小松、倪幼丹、卢子嘉等合资创办中法振业银行,并被推为经理。后因经营华友蛋厂失败,感到商业活动中,有的不讲诚信,甚至尔虞我诈。认为要感化人心,移风易俗,舞台剧(当时称文明戏)投资不多,通俗易懂,倒可试试。
邵山客的二哥
邵人,邵逸夫二哥,制片家。上海“天一”公司创始人之一。以擅长编剧著称。
原名邵仁标,浙江宁波人,生于江苏镇江。1925年与兄弟醉翁、仁枚、逸夫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负责财务,兼任编剧。先后制片并编写电影剧本《立地成佛》,《新茶花》等21部。1937年抵港,将接替的天一港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并扩建制片厂,是香港当时生产影片最多的电影公司之一。此后,他扩展影片公司业务,经营片场出租,影片的海外发行,并收购了四家电影院。1950年与兄醉翁、子维玫组成邵氏父子有限公司,兼管制片与发行放映业,并主持该公司与邵氏兄弟公司联合体――邵氏机构的制片业务。1958年退出影坛。
邵山客的六弟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创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正式退休,邵逸夫也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相关知识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发展历程
始于1926年,邵逸夫与邵仁枚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仁枚先生、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
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