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仲和的个人简介
谈仲和,谈笺的创制人,名尚都,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系浦东鹤坡里(今浦江镇召楼一带)人氏,是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的后裔。谈仲和生活在明崇祯年间,以战功官至游击将军,后弃官回乡,专营制笺业,闻名沪上。他善制纸,其法不用粉造,以坚白荆川连背厚砑光,用蜡打各样细花,古雅可爱,后人谓之谈笺。人物简介
谈仲和,谈笺的创制人,名尚都,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系浦东鹤坡里(今浦江镇召楼一带)人氏,是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的后裔。谈仲和生活在明崇祯年间,以战功官至游击将军,后弃官回乡,专营制笺业,闻名沪上。他善制纸,其法不用粉造,以坚白荆川连背厚砑光,用蜡打各样细花,古雅可爱,后人谓之谈笺。
主要经历
明宣德年间谈伦罢官回乡时,从皇宫内府带回宣德宫笺的制作秘法,后来他悄悄传授给长子谈田、次子谈寿及孙子谈梧亭。谈伦父子逝世后,谈仲和从谈梧亭处得知制笺秘法,并不断研制,终于创制出独特的谈笺,又称谈仲和笺。因为谈笺制作方法非同一般,而且品种丰富,质量上乘,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江南。谈笺风靡沪上,谈仲和雇了二十多个家童日夜赶制,仍供不应求。生意兴隆本来是桩好事体,但是生意太好了,也会生出一连串烦恼,甚至招来横祸。也许是谈仲和的作为太成功了,而且坚持独家经营,对外决不透露制作秘法,促使各地的纸业店家,风流的文人墨客,对他想捧的是处处恶捧,对他想打的是暗暗狠打。有的甚至去官府密告,说谈仲和偷取皇宫秘法,有意在与朝廷作对。
终于有一天,谈仲和被种种压力压得烦恼极了,他行伍出身,脾气暴躁,耐不住吼了一声:“堂堂大丈夫,岂暇与浣花女子同涉人齿牙!”一怒之下,他竟然命令家僮立即停工,而且将工场余料全部焚毁了。于是,真正的谈笺失传了。后来纸店中出售的谈笺大多来自松江,所谓“松江谈(潭)笺”,是用他纸涂刷五色膏粉而仿制的,时间一长,粉便脱落,实属伪造品。
社会影响
谈笺,把花纹印入纸中,是我国最早的水印花纹。造法不同一般,不用粉造,取江西荆川连纸褙厚砑光,用蜡打各色花鸟,所以坚滑极类宋纸。《娄县志》载:“谈仲和笺染有秘法,今邑中多业此艺,西门外列肆而售,有玉版、银光、螺纹、朱砂、玉青等笺,大而联榜,小而尺牍,色样不一,或屑金花描成山水、人物、鸟兽之形,或染花草,俱极精美。”明代书画家陈继儒夸谈笺“妍妙精洁”,在古人所造蜜香冰翼两笺之上。董其昌晚年时爱用谈笺作画写字,称谈笺“润而绵密,下笔莹而不滑,能如人意之所致。”他甚至手头没有谈笺,便不妄下笔。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称“谈家秘制冠江东,笺法偷传内府中。超古蜜香冰翼上,玉兰镜面最称工。”黄霆《松江竹枝词》称颂:“吴绫杼柚最精妍,张氏争传画绢便。唯有仲和藏秘法,至今犹是忆谈笺。”杨光辅《淞南乐府》颂曰:“淞南好,文物盛流传。锋尉墨池勿董笔,时候诗社战谈笺,风雅百余年。”顾翰《松江竹枝词》也称:“吟成诗句题红叶,剩有谈笺一纸无。”丁宜福《申江棹歌》有:“郎寄家书别无笺,阿侬只要买谈笺。”更有乾隆年间编纂《续资治通鉴》的学问大家毕沅写下经典楹联称:论家世如阁帖古窑可谓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