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榘的个人简介
沈廷榘( 1905 - 1939),临清城西南朱庄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沈廷榘自幼读私塾,稍大考取临清武训学校。受其表哥进步青年李光家的影响,沈廷榘内心充满了对新知识、新思想的向往。1924年7月中旬在武训学校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基本内容
沈廷榘( 1905 - 1939),临清城西南朱庄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沈廷榘自幼读私塾,稍大考取临清武训学校。受其表哥进步青年李光家的影响,沈廷榘内心充满了对新知识、新思想的向往。1924年7月中旬在武训学校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一师是山东共产党创始人王尽美的母校,也是山东省红色思想传播的摇篮之一。沈廷榘在学校结识了从临清一高考入一师的张存礼(又名张敬文、张干民,现名赵文栋)。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搜集订购进步书刊,组织“读书会”,传播新文化和进步思想。当时学校党的负责人庄龙甲赠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党内书刊给他们看。1925年春,沈廷榘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暑期,沈廷榘与张存礼结伴还乡,带回《俄国视察记》、《共产党宣言》、《灰色马》等革命书刊,启发了一批农民的觉悟,成为相当一批青年革命思想的火种。沈廷榘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时间,到鲁西北各县进行宣传,介绍党的政策主张和革命纲领。抗战时期不少人积极追随共产党参军作战,就是受他们思想熏陶的影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5月间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特别是济南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沈廷榘受到通缉,回乡暂避。同年秋,因参加共产主义组织被学校除名。1928年春转入聊城中学继续求学。1929年7月中旬,沈廷榘与同学结伴到北京,8月与吕泽民一起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预科班,1931年升人物理系本科班学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主义,北京大学开展了罢课运动,抗议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沈廷榘是北大罢课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感染了许多人,有的外籍教授也参加了罢课运动。旋即,全国各地学生掀起了赴南京请愿运动,12月沈廷榘被选人中共北平市委组织的“南下请愿团”,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求出兵东北,对日作战。到达南京后,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4000余名学生一同上街游行示威,被捕软禁于孝陵卫顾祝同部。沈廷榘等坚贞不屈,慷慨陈辞,揭露反动当局的投降阴谋,带头展开了三天三夜的绝食斗争。数日后被南京军警押回北京,勒令读死书、安分守己,莫问政治。
1934年9月至1935年7月,沈廷榘因家中经济困难,休学一年。这时表哥李光家已到临清省立第十一中学任教,介绍他到临清中学任教。在校一年间,沈廷榘积极支持学校党组织倡导的“读书会”活动,利用讲台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道理。此间,与进步教师臧克家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35年秋,沈廷榘重返北京大学就读。到校不久,他向部分进步同学透露有关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消息,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自此,他一度应邀定期向同学们进行时事宣传。
同年冬,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抗日示威爱国运动,沈廷榘是北大学生运动组织者之一。
1936年7月,沈廷榘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烟台省立八中教授物理课。在烟台任教一学期后,于1937年2月,到阳谷寿张乡村师范教书。
“七?七”事变后,沈廷榘投笔从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8月间由寿张到聊城,经人介绍与范筑先的秘书、共产党员张维翰认识。张维翰介绍沈廷榘到济南参加国民党第三路军政治干部训练班。参加政训班的多系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和平津流亡学生。沈廷榘在政训班学习结业后,由济南转到胶东组织抗日武装,在韩复榘军展书堂部政治处工作,部队驻鲁东栖霞一带。此间,沈廷榘以我党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基本教材,宣讲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号召国民党士兵英勇杀敌。10月底,鲁东陷落。沈廷榘离开部队,由烟台乘船去上海,后又绕道广州,于1938年辗转到武汉。不久报名参加我党与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筹办的战训团,三个月后学习结业,被分配到驻江西的某抗日武装团任教导员。
1939年随部队转到安徽西部屯溪地区作战,同年冬,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沈廷榘所在的武装团接上级指示,转战皖南,围困新四军总部。在出兵会议上,沈廷榘坚决反对,他主张国难当头,不能互相残杀,应当团结一致对外。很多下级军官赞同他的观点。团长恼羞成怒,指责沈廷榘扰乱军心,煽动军队异向。口角后,将沈廷榘以阴谋秘密活动罪拘禁。上官云相的秘书丁一忱、国民党联勤总部运输指挥官张维周闻讯,星夜驰救,但为时已晚,沈廷榘已被敌人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