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昌文的个人简介
瞿昌文,字寿明,永历大学士瞿式耜之孙,永历时为翰林院检讨。被清将陈策抓住,押赴梧州,被絷得脱。
人物信息
姓名:瞿昌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朝代:明末清初
籍贯:常熟人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简介
瞿昌文(1629年-?),字寿明,明末清初常熟人。
永历大学士瞿式耜之孙,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顺治五年随式耜入粤。永历时为翰林院检讨。被清将陈策抓住,押赴梧州,被絷得脱。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扶祖柩归里。
冒死收葬抗清忠臣
浑融身为出家人,却不持戒律,不参佛法,不托钵盂,而是身遁佛门,心怀儒家理想,寄亡国之痛于空门,体现了一个南明旧臣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定南王孔有德率清军攻下桂林,南明官僚纷纷逃亡,只有大学士瞿式耜、兵部右侍郎张同敞留守孤城,被清军俘获。瞿、张二公拒绝了清军的诱降,在狱中赋诗唱和,以明心志。十二月十七日,瞿、张二公在叠彩山下慷慨就义。浑融素与张同敞善,被其气节所感,乃冒死与性因和尚(即金堡)、吴江义士杨艺等人收尸殓葬,并辑录二公在狱中的唱和绝笔诗,编为《浩气吟》,刊刻流传于世。后瞿式耜之孙瞿昌文将祖父骨骸归葬故里,张同敞无嗣,浑融、性因收其尸骨葬于桂林城东唐家里,浑融每年都来祭奠。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秋间,浑融还与清朝广西地方大员一起对张同敞墓进行了修缮。
据史料记载,浑融“固善饮,饮不易醉,醉无择言,对士大夫好谈忠孝大节,日诵瞿、张二公《浩气吟》,至拍案起舞”,就连清朝广西各级地方官也被浑融对故国的深情所打动。
瞿姓源流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为姓。商王武乙名瞿,后瞿为地名。武乙后裔,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庚寅始安事略
① 瞿元锡《庚寅始安事略》。按,徐高为瞿式耜中军,陈希贤为旗鼓,均挂总兵衔。信中说徐陈二人有重
兵在城,言过其实,意在鼓舞焦琏率兵突袭桂林。
② 见《瞿式耜集》、瞿昌文《粤行纪事》卷三,按,闰十一月为明大统历,清时宪历次年置闰于二月,故
按清历应为十一月十七日。瞿、张被害地点诸书记载不一,当以瞿昌文所记桂林城北仙鹤岩为实。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四。
第三节 尚可喜、耿继茂攻占广州
自从李成栋、金声桓先后败亡以后,明朝廷为了防止清军侵入广东,在
1649 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三月,派武陟伯阎可义领兵镇守南雄。阎可
义在李成栋部将中是比较忠勇敢战的。1649 年七月,他曾再次统兵翻越梅岭
进攻南安府(府治大余),军势还相当强盛。清南安守将刘伯禄、金震出等
向赣州“泣血求救,一刻四报,危在旦夕”。清南赣巡抚刘武元派副将栗养
志等率兵往援。七月初七日、十六日清军分两路直搏明军,阎可义部战败,
总兵刘治国、陈杰等被俘,大、小梅岭都被清军占领①。
梅岭战役之后不久,阎可义病死于南雄②。杜永和、李元胤等人商量决定
派宝丰伯罗成耀去接替。罗成耀不愿意,发牢骚说:“尔等俱安享受用,独
苦我邪!且国公(指李成栋)屡出,未能一逞,今以我去,能又何如?”在
杜永和等反复劝说给以重贿下,他才勉强赴任,自己驻于韶州,只派中军江
起龙守南雄③。
这年旧历十二月初三日,尚可喜、耿继茂率部从江西临江府出发,十六
日到赣州。南赣巡抚刘武元派协将栗养志军为前锋,二十七日清军主力进抵
南安府。尚可喜一面派人侦探广东明军守备情况,一面散布消息说所部清军
将在南安府内过年,休养士马。二十八日晚上趋明军无备,翻越梅岭进入广
东省境。第二天抵达南雄,事先派了数十名间谍潜伏于城内,三十日除夕晚
上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打开文明门,清军主力冲入城内;
明总兵杨杰等仓猝应战,被清军击败,杨杰和副将萧启等十余名将领被杀,
总兵董垣信被活捉①。明守军马兵二百余名、步兵六千余名战死,“城内居民,
屠戮殆尽”②。攻占南雄之后,清廷所派广东巡抚李栖凤即入城据守。顺治七
年(1650)正月初三日,尚可喜、耿继茂率领清军由南雄出发,初六日抵韶
州府。明宝丰伯罗成耀事先已带领兵将和道、府、县官南逃,清军未遇任何
抵抗即占领韶州,遣人招抚府属六县③。
南雄、韶州相继失守的消息传到肇庆,永历朝廷又是一番惊惶失措。马
吉翔以清军势大难敌为由,竭力主张向广西逃难。镇守广州的两广总督杜永
和请求不要轻易移跸,以免导致广东各地人心瓦解。朱由榔犹豫不决,派刘
远生和金堡去广州解释逃往广西的必要性。刘远生等乘轻舸从乱军之中到达
① 南赣巡抚刘武元“为飞报官兵奋勇夺关,大败广贼,三路进剿,擒渠扫穴,异常奇捷事”揭帖残件,见
《明清档案》第十册,A10―177 号;同件又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五三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记:六月“武陟伯阎可义卒于南雄。”据上引清方档案可知系时有误。
③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卷四。钱秉镫《藏山阁诗存》卷十二《行朝集》《梧州杂诗》注云:“初,
罗承耀不肯出镇,当事重贿之,乃行。本与永和同出惠国部下,故不受节制。”
① 顺治七年正月清南赣等处巡抚刘武元“为恭报大兵抵赣进广日期并恢复南雄大捷仰慰圣怀事”揭帖,见
《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82 号。
② 乾隆十八年《南雄府志》卷十六《杂志》。按,府志记清军破南雄为十二月三十日夜间;《平南王元功
垂范》卷上亦作“冬十二月晦攻南雄,克之”。上引南赣巡抚刘武元奏疏内云二十九日攻克南雄旧城,次
日攻克新城。但府志记清军入城后大肆屠戮,除上引卷十六所记外,卷十七《编年》也说:“大清平、靖
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元功垂范》却胡说什么“民间妇子查发其家,安堵无犯”,真是
恬不知耻!
③ 《明清档案》第十二册,A12―59 号。
广州,向杜永和等人说明朝廷意图。杜永和深知朱由榔胆小怕死,又不便阻
止。刘远生回到肇庆向永历帝奏言:“永和奉诏,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
涕泣为臣言:u2018上西去,则竟弃广东,付之还囗(虏),诸忠义士随成栋反
正者,亦付之还囗(虏),令其杀戮。为皇上画此谋者,亦何其惨也!u2019臣
闻其言,恻然无以对。今或请两宫(指两位皇太后)暂移梧州,而车驾暂留,
号召援兵。永和他日之必不敢阻驾,臣请以首领任之。”①优柔寡断的永历帝
听了刘远生的婉转陈言,也想暂且留在肇庆观察一下形势的发展。可是,太
监夏国祥却迫不及待地用步辇把慈圣皇太后抬到行宫门外,以太后懿旨名义
催促朱由榔上船逃往广西梧州。桂林留守大学士瞿式耜获悉朝廷逃离肇庆
后,也大不以为然。他在永历四年(1650)二月十三日奏疏中说:“端州(即
肇庆)为皇上发祥之地,忍弃而不顾乎?且东失则西孤,又万分不容不兼顾
者乎?”②尽管清军离肇庆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广东、广西的实权大臣又都反
对朱由榔的播迁,但无济于事,朱由榔仍在正月初八日登舟,“百官仓皇就
道。粤东人皆奔回,惟辅臣士俊独坐阁中不去。上念其年且九十,不能从行,
敕令回籍,俟乱定再召,乃去。”二月初一日,朱由榔到达梧州,“驻跸水
殿”③。
皇帝带头逃窜,给广东士民的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朱由榔命“马吉翔
改兵部尚书,督守肇庆,曹煜升尚书,与李元胤并留督”④。此后又命广西的
庆国公陈邦傅、忠贞营刘国俊等部东援。兵力虽多,却由于缺乏核心指挥,
各部不仅观望不前,而且互相牵制,甚至自相残杀,致使入粤清军得以顺利
地完成进攻广州的部署。
正月二十七日,尚可喜、耿继茂统军由韶州南下,二十九日到达英德县。
在该地分兵一支由总兵许尔显、副将江定国带领由水路攻取广州门户清远
县。三月初四日尚、耿主力进至丛化县,明知县季奕声投降。初六日尚、耿
所部即推进到广州郊外。明两广总督杜永和严词拒绝尚、耿的招降,据城坚
守。初九日晨,清军抬着梯子进攻广州北城,在守军顽强抵抗下大败而回。
尚可喜见广州守御坚固,城中明军实力尚强,如果一味硬攻势必损兵折将。
于是,他同耿继茂等商议改变战略,决定采取扫清外围,加紧铸造大炮等措
施,为最后拿下广州创造条件。尚可喜一面命官兵抓冈诠阒莩堑谋薄⒍
西三面挖壕围困,一面招降广东沿海的所谓“积年大寇红旗水师”,控制南
面海口。四月二十六日,“红旗水师”总兵梁标相、刘龙胜、徐国隆带领战
船一百二十五只,焚劫杜永和部水师船艘,剃发投降清朝,停泊于广州城外
的东、西二洲①。为了加强水上兵力,尚可喜还命总兵许尔显、中军盛登科等
监督增造船只一百一十九艘,到九月十八日才完工,同时召募水兵二千二百
名,会同“红旗水师”控扼广州水域,与陆上清军形成“犄角之势”。尚可
① 以上参见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七《刘远生传》。
② 《瞿式耜集》卷一,奏议《再救五臣疏》。
③ 钱秉镫《所知录》卷四、何是非《风倒梧桐记》卷二记:正月初九日永历登舟,十三日解维西行,二月
初一日至梧州。
④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四。曹煜即曹烨,此书在清代抄传时避康熙帝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