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祥的个人简介
祁志祥,男,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教授。学术兼职:上海市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东方讲坛特聘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个人简介
学术兼职:上海市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东方讲坛特聘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致力于中国美学、文艺理论、文化哲学的研究。曾独立主持、完成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指南类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独主持、完成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史的重新解读”。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外国美学》、《红楼梦学刊》、《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复旦学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晋版图书一等奖、华北地区优秀图书奖、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奖、优秀征文奖、《书屋》年度十佳论文奖等。曾接受《学术月刊》、《美与时代》、《现代领导》杂志及《中华读书报》、《昆明日报》等报刊专访,担任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主讲。上海作家协会理论组、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财经大学国学研究所曾联合相关部门邀请全市有关专家分别就《中国人学史》、《中国美学通史》、《国学人文读本》举行研讨会。有关活动报道及书评屡屡见诸《文汇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文汇读书周报》、《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等。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美学》、《文学理论》、《马列文论》、《宗教学》复印资料等转载、复印。
另,1990年至1997年担任上海市宝山区广播电视局电台电视台记者、编辑,除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新闻作品外,还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郊区报》、《上海科技报》、《东方城乡报》、《上海老年报》等发表新闻作品100多篇。
个人专著一览
文艺理论著作:《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个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的建构》(学林出版社1993)、“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美学著作:《美学关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美学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三卷本《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佛教著作:《佛学与中国文化》(学林出版社2000)、《佛教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中国佛教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人学著作:《中国人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现当代人学史》(学林出版社2006)、《人学视阈的文艺美学探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主编著作一览
《国学人文读本》上下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主编、主撰;
《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主编之一;
《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副主编;
《世纪之交的上海审美文化建设》(作家出版社2001),副主编;
《上海城市建设的美学思考》(群言出版社2005),副主编。
参编著作: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主要论文
篇名发表刊物时间平淡: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论审美主体对艺术的双重美学关系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定义献疑探索与争鸣1988年第2期论艺术家的情感素质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5期文学情感特征的系统透视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适性为美:庄子美学系统管窥华东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中国古代文学,原理构思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曹雪芹创作思想管窥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4期古代文论中的“心物交融”说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6期征古文化与古代文论上海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意境”,“境界”,“意象”,“,兴象,”辨析广州日报1991年1月30日古代文论中的“物我双会”说文史哲1991年第6期“但见情性,不睹文字”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古代,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刍议东方丛刊1992年第1期古代文论的总体创作方法论――“活法”说研究学术月刊1992年第4期明清曲论中的,接受美学求索1992年第4期古代文论方法论的文化阐释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5期“兴会”说:古代文论中的灵感论华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6期“和”:,华夏文化,的超稳定系统暨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现代科学思想的拓展与美学新变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4期“人教”文化与古代文论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格律声色”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论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第1期华夏“和”文化与中国美学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新闻创优中的题材处理声屏世界1995年第7期恩格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考辨外国美学,第11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汉字训诂与中国美学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佛教“顿悟”说与美学灵感论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无相”之美与“相教”之美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佛教“,三界唯心,”论与“美是,心影,”说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论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佛教美学: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复旦学报1998年第3期大道至美,――老子美学系统管窥上海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文艺争鸣1999年第6期顾准,:“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辽宁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佛教的“般若”“禅定”学说与中国的“静观”“玄鉴”理论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亦空亦有”的,佛教世界观,与“亦僧亦俗”的中国文化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佛教理论对审美认识论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佛教“无相而有相”的本体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线条美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美是什么?文汇报2000年12月30日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文汇报2001年4月21日论文艺是审美的精神形态,――关于文艺本质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中国人学思想演进的总体把握文化中国,(加拿大)2001年6月号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界定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以“圆”为美――佛教关于现实美的变相否定之一文史哲2002年第1期道家论以“淡”为美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中国人学思想的古今演变书屋2002年第6期同构为美――中国古代美本质的心理界说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龚自珍,魏源的时代归属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1月1日论中国古代的情感美学人文论丛2002年卷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精神复旦学报2003年第1期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系统,整体观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以“道”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道德精神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以“文”为美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上海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新时期,钱中文,的理论贡献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月刊2004年第1期王弼,美学:高扬本体之大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老子美学:“,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寂灭为乐,”――佛教美本质观东方丛刊2004年第6期中国古代文论的“用事”说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文章,性情,文采――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意义东方丛刊2006年第1期郭象美学:“任性”而“自得”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定法”说――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具体方法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柳宗元园记创作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真幻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人文杂志2007年第2期胡寅《题酒边词》义考中国美学研究,第2辑三联出版社2007年3月版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拓展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文学与经济关系的学理考量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文学以文字为准”――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柳宗元园记创作刍议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任诞”与“雅量”:,《世说新语》,的美学观上海市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07年卷先秦至清末: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史上的四次启蒙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论,华严宗,以十为美的美学倾向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期国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启蒙(上)(下)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4,5期“人权”入宪的历史回顾和意义评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年会论文集2008年卷“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尊重公民的权利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7年12月17日梁启超美学:快乐至上的,趣味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富民利国,解放思想――,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与路径创新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走向人学的,文艺美学研究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云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审美认识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辽宁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金圣叹,的戏曲批评长江学术2010年第1期生成论与本质论:,美学本体论,论争学术月刊2010年第3期文艺学,论争:“本质”,而不“主义”学术月刊2010年第3期中国古代词体价值观的历史演变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与经济关系的,二律背反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国学中的“民本”思想文汇报·每周演讲专版2010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