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山的个人简介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生于元大德十年春正月,公元1306年2月。万三非其名,而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他本名富,字仲荣,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国首富。他当时的真实称呼为沈万三秀。所谓秀,是因为洪武初年民户服役编册,名实其资,分人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元代社会阶层即已如此划分)哥是最下等,秀为最上等,每等之中又各有一二三等,每家颁布发给“户由”(相当于今日的户口本)一纸,巨富者谓之万户,沈万三秀,乃秀之第三等也。
著名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对沈万三一生的评价是:中国十四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
简介沈万三祖籍是湖州南浔人,元时,其父沈v始迁徒到苏州长洲东蔡村,即现在的昆山周庄东,朱元璋称帝后又迁至南京,不久又把他流放到云南。元季海运相当发达,比起漕运(即由运河南粮北运)来省钱省力还省时。当时海上的商业运输业多为私人经营,他们甚至承包国家的军需和国粮的运输。沈万三就曾经是一名大海商(曾秘密协助张士诚征粮输送元朝),靠海运发了大财。他常奔走于徽州、太平、池州、常州、镇江、南京等地的富豪间,贩运各种货物,并且在四乡八路的城镇开设有许许多多的店铺。他家有田产上万顷,仅因喝酒之需,就专拨出田数十顷;请家庭教师王行,每次写出一篇文字,即赏予稿金廿两银子。南京城一半确是沈万三修筑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曾召见沈万三,命他献上白金千锭,黄金百斤。修筑南京外城时,当时正值府库匮乏,沈万三依恃他的富实,表示愿与朝廷对半而筑,工程同时开工后,结果沈万三先皇帝三完工而惹朱帝不高兴。
沈万三还不识趣,又申请犒赏全国军队每人银子一两,总共近百万两。于是使得心胸狭窄、出身穷苦的朱元璋由妒而恨:“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由恨而萌杀机。朱元璋下令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升(平均亩产的一半多)。随后就借口沈万三修筑苏州街道,以茅山石为街石,有谋反心,派兵包围他家,要杀他。经马皇后苦苦劝谏,才改将他在明洪武六年流放到云南,家产充公。明洪武二十五年来到平坝天龙屯堡,明洪武二十六年八月十二,1393年9月仙逝于平越福泉山,享年88岁。后至明弘治十年,1498年由其五世孙沈廷礼,又名沈安,将沈万三迁葬周庄水墓。南京城东南面有座赛公桥。因沈万三在南京建造了不少的桥梁,并常以此自夸,他的儿媳沈环不服气,用私房钱营造一桥,工巧弘丽,胜过公爹所造诸桥,因而名此。关于沈万三豪富事,民间传说甚多,有的说他祖上得了地下埋藏的巨额财宝,有的说他有点金法术,有的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提起沈万山,老南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明史》马皇后传、王行传和纪纲传中都提到了他。记载他的轶事和传闻的笔记就更多了,特别是一谈到“聚宝门”(即南京市的中华门),总会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综合正史和笔记的材料来看,大体是这样:明洪武初年,有一大富翁,姓沈名富字仲荣,行三。明初称大富豪为万户,因此就叫他沈万山了。他原籍吴县,后定居在金陵。他拥有的财富之多确实惊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富甲天东南”,“后湖中地,乃其花园”,是元朝末年“江南第一富家”。
沈万三的家庭沈万三生有沈金,沈茂,沈旺,沈春鸿,沈香保共五儿四女。“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v。“沈万三”之弟名沈贵,字仲华,又号“沈万四”。沈贵二子:长沈德昌;次沈汉杰,生於延v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汉杰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之北周庄,二子:长沈d,次沈琼。沈d三子:长沈海;次沈广;再次沈京华。沈贵次子一支裔绪,见叙于刘三吾《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铭〉:“[沈]汉杰之先,吴兴人,家南浔。其大父v,始徙今姑苏长洲之东蔡村,因家焉。二子:长讳富,字仲荣,即万三公。次讳贵,字仲华,即万四公。仲华二子:德昌其长,汉杰其次。汉杰复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至今,苏州地面(包括市属诸县)、宁镇地区以及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沈万三老家本来在吴兴,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有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原名叫沈富。也许后来发财就是因为他这个名字。一次家里遭水灾,他妈妈病死了,他爸爸用一条船带他们哥四个逃荒到了周庄。后来他大哥二哥也死了。
小时候的沈万三就不太听话,有一次居然离家出走,也许是因为缺乏母爱的缘故吧。好几天之后,跑回来跟家人说去苏州玩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反正这次到大城市,让他见了世面,知道有很多机会可以挣钱。
他们一家人当时在吴兴的时候,就算是比较富有,到周庄之后,经过几年努力,很快成为当地富户,商人的血统是很难改变的。
家境好了,沈万三借着地理优势,开始插手外贸进出口行业,外贸一直是很挣钱的事情,特别是做的比较早的人,沈万三应该算是比较早做这行的了。不过他并没有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当时朱元璋刚刚建国,还是比较穷的时候。流氓出身的朱元璋看上了沈万三的钱,沈万三也富到了觉得该参与政治的时候了,当时的南京城估计有一半是沈万三出钱建的。但是沈万三毕竟还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南京城将好了,元朝建国了,要开始奖励三军将士了。沈万三提出要代替朱元璋犒劳三军。这还了得,朱元璋感觉特没面子,也更应该是感受到了威胁。于是把沈万三全部家产没收了,并把他发配到云南去了。
去云南的时候,沈万三带了五个儿子,分别叫金、银、铜、铁、锡,从几个儿子的名字上可以看出,当时沈万三也许已经想插手矿产开发了。路上,朱元璋将沈万三的五个儿子都杀了。
在云南的沈万三开始利用茶马古道做起路地贸易。最后死到了云南。
这就是中国历史,先商后政的很少有好下场。
相传,朱元璋功下金陵后,准备建都,决定扩建城廓,但当时府库虚乏,难以在事。朱元璋就找到沈万山,要他分筑一半,结果,沈万山负责的东南几城比明王朝负责的西南几城早完工三天。据传说,当时有人嫉妒他,讲他家有聚宝盆。沈万山因此惹祸,就声明筑南门时把聚宝盆埋在城下了,不然城就建不起来。聚宝门之名就由此而来。尽管这样,祸依然没有躲过。后来,朱元璋还是找了一个借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了。沈万山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有的说他在无意中得到一个聚宝盆,有的说他掘地得金而致富,比较可信的记载,是说他除了地租和高利收入外,还进行海上贸易,经常“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
沈万山从海外贸易归来,请皇帝朱元璋吃饭,由刘伯温当陪客。
朱元璋朝桌上看了一眼说:“沈财主,你为什么这样有钱?又为什么这样小气?”
沈万山张口结舌地望着朱元璋,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嘴里嗫嚅着:“这这……”
刘伯温也跟着紧张了起来,不知朱元璋打的是个什么哑谜。朱元璋这才解释说:“你今天远航归来,宴席正该是非常丰盛才是。怎会既无百姓人家的鸡鱼肉鸭,又无富贵之家的山珍海味,哪样菜看上去都不起眼。”沈万山这才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忙说:“请皇上点一样菜。”朱元璋手一指说:“请皇帝、宰相吃饭,竟用小毛鱼,小得像一卷卷头发丝,叫人怎么吃?”沈万山忙解释说:“这鱼是金枪鱼,是日本国的鱼,中国没有。日本人叫它马骨骆。这鱼既使在日本国也是很名贵的。”
沈万山说得朱元璋白眼直翻,气歪了鼻子。朱元璋万万没料到自己的指责竟完全暴露了自己是个土二哥的弱点。刘伯温暗暗叹气:唉,沈万山呀沈万山,你管他说什么呢?他说他的,你听你的,西耳进,东耳出,事情不就完了吗?这样只能惹祸上身。傻瓜!
朱元璋还是不服气,又指着一样菜说:“看看,这萝卜也不切切碎,就这么整块的放在盘子里,佐料也没一样,粗制滥造!”沈万山急忙解释:“这不是萝卜,是甜瓜,中国也没有。出产在几千里以外的特番里国,又软又绵,香气满嘴,皇上尝尝。”朱元璋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回学乖了,不想再问了。刘伯温乘机喊了起来:“上酒上酒。”仆人赶紧拿起酒壶,向三人的酒杯中斟酒。朱元璋一看,吓得大叫起来:“沈万山,你怎敢用鸡鸭血来当酒给朕喝?”沈万山已经掌握朱元璋这个乡巴佬的多疑的特点了,马上把酒杯端起来,在朱元璋眼皮下亮了亮,然后喝了一口说:“皇上,这是红葡萄酒,中国也没有,产于欧罗巴。”
宴会终于开始了。桌上的佳肴全来自世界各国的名点名菜,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仆人们忙着上菜,酒桌前的水榭上歌妓们跳着欢乐的舞蹈。酒过三巡,沈万山手一挥,歌妓们全撤了下去。沈万山说:“皇上,这些舞蹈都是我们中国的,早已看厌啦!这次我从外国带回来一套波斯舞,请二位大人欣赏。”说完手又一挥。
激越的手鼓声从两墀传来,仿佛万马奔腾的蹄声震撼着大地,伴随着清脆的银铃声,直向秉烛轩冲来!三位观赏者顿时被震摄住了,屏息凝神地注视着前方。水榭上突然一道悦目的闪光,那是一个女人的身体,在千变万化的舞姿中,进入了三人的视线。那女人头戴花帕小帽,帽沿上一圈小铃铛。脑后数十根细辫如瀑布般飞洒着。两道浓眉间点着鲜红的圆痣。上身只有两个巴掌大的红圆罩,遮着两半个丰满的乳房。下身的彩裙是五颜六色的长条布围在腰间,飞旋时四面飘散,透出了里面鲜红的三角裤头。这种靠天然美丽的身段来展示舞姿,与中国传统的靠五彩缤纷的衣裙来吸引观众,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沈万山看得双眼笑成一条线。刘伯温与朱元璋则被这异国情调惊得目瞪口呆。
鼓声慢慢地减缓了,女子轻转柔步,那细软的腰肢,卷曲的身体,在如透明般晶亮光滑的皮肤下,好像根根柔骨都若隐若现。比大理石还要晶莹的身体,白里透红,几乎整个暴露在灯光下,在婀娜轻盈的舞蹈中,产生了追魂摄魄的魅力,牢牢地吸引着三位观赏者。
她的手腕和脚踝都绕着一圈小铃铛,随着舞蹈发出“叮铃铃”的清脆的响声,与沉闷的鼓声穿插在一起,产生了相映成趣的效果,使三位观赏者更加迷醉了。
舞蹈结束时,那女子弯腰鞠躬,赢得了三人一片掌声。
朱元璋问:“这女子是中国人吗?”沈万山说:“不是,是波斯国的舞女,我卖下来了。”朱元璋问:“是给朕的礼物吗?”沈万山慌了说:“不,我爱她。”朱元璋听了满脸的怒气。刘伯温在一旁想:完了,沈万山死定了!
果然不久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把沈万山充军到云南去了。
三山街考古挖出秘密,宋朝南京家家有聚宝盆
三山街挖出了宋朝“聚宝盆”!昨天上午,记者闻讯立即赶去大饱眼福。不过,见过“聚宝盆”的真容后,记者脑海中原本的聚宝盆形象就此“轰然倒塌”。
聚宝盆的传说在南京流传甚广。明初沈万三因从秦淮河里捞得了聚宝盆而致家财百万,帮助朱元璋修了半个南京城。后来城南一座城门屡造屡塌,沈万山无奈才把这个聚宝盆埋在城基下,方才建成了今天的中华门(旧称聚宝门)。然而传说归传说,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聚宝盆,以至于今天被开发成旅游纪念品的聚宝盆千奇百怪。那么这个宋代出土的聚宝盆是怎么一个模样呢?
在临时文物修复室里,记者看到了它:灰不溜秋其貌不扬,圆形敞口约莫脸盆底大小,撇腹,平底,仅仅在口部上了一圈酱色釉,还滴滴答答流下来老长。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底陶瓦盆嘛!考古专家王涛笑而不语,将陶盆底面向记者。奇了,盆底中央还有个溜圆的小洞。“这哪是普通陶瓦盆,而是宋代老百姓堂前的聚宝盆啊。”王涛说。盆底有洞如何聚宝?王涛将和它一起出土的一枚宋代小铜钱放在里面,但听得哐啷一声,却不见漏出,原来这小洞刚好比铜钱小了一圈。王涛向记者介绍,宋代城市商业发达,市民皆知“融通天下方可生财”的道理,因此宋人并不以“只进不出”为聚宝真谛,而是认为钱应当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宽进严出,方可源源不断地“聚宝”。这种“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聚宝理念也正和儒家思想相统一,古人的睿智令记者肃然起敬。
王涛向记者介绍,在堂前放聚宝盆祈福迎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俗,文献多有记载,而此番见到南京城里的聚宝盆实物还是首次。有意思的是,三山街一带在宋代是市井繁华之所,此次发现的聚宝盆数量非常多,大小虽不一,但样子花纹都是大同小异,可见当时家家都有这么一个摆设。看多了各色金光闪闪镶满宝石的现代聚宝盆,记者还真对这1000年前土头土脑的聚宝盆有些看不惯。王涛笑言,其实中国阴阳五行有“土生金”之说,而古书里最早介绍沈万三传说的《挑灯集异》中,描述的聚宝盆就是一个普通瓦盆。只是今人爱屋及乌,把装满金银的聚宝盆也臆想成黄金打造的了。
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於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u2022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v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於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於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资,更由於“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资後,一方面继续开V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後,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西元1373年)前後。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後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後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西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汀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西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诛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u2022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馀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沈万三故居位于马道街5、7、9号。沈万三又名沈秀,是明初江南首富,原籍为浙江湖州南浔。洪武三年(1370年),输粮京师,明太祖亲自召见,故其名声一时。为明太祖修建南京城,他捐了大量资财。《明史·马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u2018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u2019后曰:u2018其富敌国,民自不详。不详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u2019乃释秀,戍云南。”
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边疆,但是他资助南京城墙建设的故事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一位传奇式的历史人物。南京是沈万三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地方,他在城内外建有多处宏丽的住宅和花园。据传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处都为沈家房宅后院。沈万三迁徙京师应天后,居住在马道街一带,《东城志略》记载:“马道街,相传富民沈万三居此。”沈万三家产被籍没后,均作官署。
《新增格古要论》记载:“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沈万三故居在太平天国期间为赞王府。7号院内尚存赞王府巨形石鼓一座、楠木大厅和两进小楼。大厅抬梁式结构,面阔四间,门砖雕刻精致。厅后两进楼房,屋顶未曾动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城南老区,有43路公交到马道街,进出交通较便利,目前和该区其它旅游景点旅游联系较少。
南京市旅游重点工程沈万山故居外部绿化、内部装修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成后的沈万山故居将成为秦淮河沿岸旅游的又一个新亮点。在9月22日屯堡文化艺术节开幕当日,沈家大院将揭牌开放,沈万三后裔也将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
据传,明代江南巨富沈万三“富可敌国”。沈万三与贵州关系何在?《东方》文化周刊记者、江苏民俗学家扎西刘用近7年的时间,七下云南,五走贵州,通过多方考证调查,在平坝县天龙屯堡发现了沈万三长子沈茂后裔,从而解开了“沈茂洪武年间全家躲难充军,就此在人间蒸发”这一600多年来的历史谜团。此外,在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与天龙屯堡两地沈万三后裔还将互送同根锁,两地政府部门将结成“旅游姊妹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