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渭寿的个人简介
沈渭寿,男,1958年生,甘肃景泰县人。理学博士,研究员,生态保护与修复学科首席专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研究室主任、第一届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南京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基本内容
多年来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曾担任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组副组长,中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华中华南华东组组长。先后赴非洲和南美洲帮助马里和厄瓜多尔制定荒漠化防治国家方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西部内陆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铁道部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青藏铁路生态影响评价”、江苏省环保科技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江苏省和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在科学通报、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著有《青藏铁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矿山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等专著。
学术报告
沈渭寿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结果,理论联系实际,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了报告:第一,西藏高原研究区的基本概况;第二,西藏地区近年的升温变化十分明显,气候变暖已经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对在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中观测到的变化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第三,气温的因素导致冰川融水补给量增加,使得西藏高寒湖泊区面积逐年增加;第四,气候变暖促使种植海拔升高,促使种植界限北植,可播种农田面积扩大;第五,积雪和冻土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西藏地区雪盖面积明显缩小,冻土深度呈现显著的变浅趋势;第六,近二十年雅江流域冻融侵蚀总面积略有下降,侵蚀强度总体减弱,侵蚀格局由原先的中度侵蚀主体型向轻度侵蚀、中度侵蚀混合型过渡。整个过程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让我院师生受益匪浅。
沈渭寿老师指出,从短期来看,气候变暖导致的西藏高原热量水平的提高和气温年较差的变小对高原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冻融侵蚀强度减弱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气候变暖导致冻雪消融速度的加快和季节性冻土厚度的变薄对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