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荣(教授)

时间:2024-01-26 15:54:20编辑:小简

苏向荣(教授)的个人简介

苏向荣,男,1965年8月生,江苏南京人,哲学硕士(逻辑学专业),法学博士(政治学理论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政治学理论专业)。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江苏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逻辑学。从事党务兼教学工作。正主持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前中国政策辩论的制度研究”(时间:2004-2005年,项目批准号:03SJB810001);参加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理解政治:政治的经济学分析”(时间:2003-2006年,项目批准号:03YB13);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价格听证与公共政策制定研究”(时间:2002-2004年,项目批准号:02C250)。

发表论文

1.《风险、信任与民主:全球气候治理的内在逻辑》,《江海学刊》2016年第6期,CSSCI;

2.《协商民主视域下公民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模式及推进方法探寻》,《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4期,北大核心;

3.《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职教论坛》2015年第29期,北大核心;

4.《论大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江苏高教》2014年第4期,CSSCI ;

5.《论大学生逻辑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10期,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6.《论公众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阅江学刊》2013年第6期,SCD;

7.《讨论、辩论与协商民主:国际气候政策制定中的工具选择》,《阅江学刊》2012年第1期,SCD;

8.《论高校协商民主管理模式的建构》,《江海学刊》2010年第5期,CSSCI;

9.《论政策过程论辩转向的逻辑意义》,《哲学研究》2008年增刊,CSSCI;

10.《科学决策的责任危机及其化解方式》,《理论探讨》2003年第6期,CSSCI;

11.《信仰及信仰论证的可能》,《长白学刊》2003年第5期,CSSCI;

出版专著

1.《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参与,气象出版社,2015;

2.《逻辑学引论》,副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报告》,参与,气象出版社,2012;

4.《公共政策学》,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三峡决策论辩:政策论辩的价值探寻》,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6.《学校党建新探》,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参与,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行政哲学导论》,参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9.《逻辑?科学?创新――思维科学新论》,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0.《2002年MPA联考考前辅导》,参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1.《2001年MBA联考考前辅导》,参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科研项目

1.主持2016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全球气候风险治理的民主模式及实践路径研究”([2016]D17),省部级;

2.主持2015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风险、信任与合作:全球气候治理的民主模式建构”(15ZZB005),省部级;

3.主持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课程“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库建设项目,校级;

4.参与2014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14ZDB014),国家级;

5.联合主持2014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多元协商决策机制研究”([2014]M40),省部级;

6.主持2013年中国逻辑学会学术研究项目:"协商民主的逻辑基础研究"(13CLYB003),市厅级;

7.主持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项目:"全球气候治理的民主模式研究",校级;

8.参与2011年中国气象局面上项目:"公众参与气象服务的意义及路径研究"([2012]第049号),省部级;

9.主持2010年中国气象局面上项目:"国家气候政策制定过程中科学与政治的相互关系研究"([2011]第055号),省部级;

10.联合主持2009年中国气象局重点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创新研究(GQR2009011)”,省部级;

11.主持2006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项目:“讨论、辩论与协商民主”(Z0701),市厅级;

12.主持2003年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当前中国政策辩论的制度研究”(03SJB810001),市厅级.

科研获奖

1.“u2018学科交叉、多元协同u2019: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2015,江苏省教育厅,市厅级,排名第2;

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201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独立;

3.第四届江苏省逻辑与思维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江苏省逻辑学会,独立;

4.第三届江苏省逻辑与思维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0,江苏省逻辑学会,独立;

5.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江苏省教育厅,市厅级,独立;

6.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市厅级,独立;

7.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06,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会,市厅级,独立;

8.中国逻辑学会第一届(1978.5-2002.12)优秀成果奖教材奖,2004,中国逻辑学会,省部级,参与.

学术会议

1.2008-07、08,参加美国杜克―复旦大学:政治学研究方法讲习班,报告题目:质性方法正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

2.2006-12,参加台湾元智大学:两岸四地都市治理与地方永续发展研讨会,报告题目:协商民主与政策论辩;

3.2006-10,参加南京大学:第二届两岸三地逻辑教学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论政策过程论辩转向的逻辑意义。

上一篇:孙兴祖

下一篇:施佩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