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骥的个人简介
师骥,字德骏,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人。出生年月不详,约卒于1142年。曾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据晁公溯《嵩山集?卷五二?师公传》、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记载:北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1112年),师骥考中进士(上舍魁),历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州学教授、右正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知州等职。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左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知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师骥,提拔为成都府路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的提点刑狱公事。官终夔州路(辖今川鄂黔各一部)负责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的转运副使。高宗赵构绍兴十二年(1142年)卒。人物生平
师骥,字德骏,彭州(今四川省 彭州市)人。出生年月不详,约卒于1142年。曾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据晁公溯《嵩山集?卷五二?师公传》、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记载:北 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1112年),师骥考中进士(上舍魁),历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州学教授、右正言、房州(今湖北省 房县)知州等职。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左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知蜀州(今四川省 崇州市)师骥,提拔为成都府路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的提点刑狱公事。官终夔州路(辖今川鄂黔各一部)负责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的转运副使。高宗 赵构绍兴十二年(1142年)卒。
个人作品
师骥有《昨传旨劳军彰明蒙文孺智仲皆惠佳句道中先次文孺韵奉寄v以榭智仲》收录于《全宋诗?第27册)》。他的事迹见于《宋史?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晁公溯《嵩山集?卷五二?师公传》。
轶事典故
师骥教子有方,其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贞烈载入《宁史?列女列传》、《女镜?卷七》,他的三女婿 晁公i是宋代晁氏家族的名流,也是诗文兼善的 文学家。
传记
题目师公传
作者晁公溯
正文师骥字德骏。唐末有讳政者,自平原徙于眉之武阳,历八世不显,至公始大。母史先萝(luo)赤马相遂而行,已而生公。父F喜曰:“吾儿声号发闻必远,其名以识之。”年十五即从师授王氏诗,尤本诸毛郑诗,皆通其义,善讲说。去游太学,终其去太学,未曾一出遨。所闻益博,讲说益魁奇。每课试太学诸生,读其文懑(men)然服,不敢与之齿。未及升礼部,会父丧以归,归而母亡。公纯孝人也。闵其亲生惟庶人食,没而祭之不能以公食,岂不能以卿大夫食?忍死以就其志,益奋为学。除丧,入乡校,课试连出诸生上。政和二年乡贡之于礼部,试其讲说第一,遂登遣士第。故事,太学官常取第一人为之。宰相蔡京方自外来,辈类进士与百官迎于郊,公独不往。京犹欲罗致之,出我门下,乃从吏部署仙井监司刑曹事以去,闻者怪欢。成都府路提举学事翟栖筠因讼其不宜,奏授嘉州州学教授。京憾不置,惟威州深入蛮夷中,吏民敷百家,天下之穷处,移公居之,闻者愈怪欢。公初不悔惧,进谢变前所为。京去相,始除太学正,寻迁太常博士、主客员外郎,擢右正言。时文武官簿滥且冗,公主资送物逾制度,有司焉宠幸治第无艺,中贵人益用事,出其党于诸道为廉访使者,权势震中外。公入谏院,即日上疏论之,不报。靖康初,愈益论事,执政不悦,出知房州。行半道,所不悦者罢,召还,拜卫尉少卿。虽去谏院,犹论事不衰。明年见上于南都,哭且谢不能纾国难,退移病卧。诏听归其乡。其后累刺蜀、泸二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夔(kui)州路转运副使,官至左朝请大夫。秦桧专国政,以尝事公于太学,熟其名行,屡以诏起公。公自念尝再为执政者不悦,殆天性然,老且死,其可以更辱?辞以老不行。绍兴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卒于泸州。既归葬十有八年,不果告于朝,书其事轮太史氏,又不得直而信者铭。其季女婿颖川晁某曰:公岂可以无传也?夫使传之者宁欲如今之所为铭于墓而侈大之,嗜功利者夸慕?吾盖观诸士大夫,常患富贵无地道,苟见有地道,虽往受垢不惮。公自少时,独不了事权要,诚书而传之,庶乎来者知慕此而不慕彼,风俗尚有改,于教化有助。公之长女适范孝纯,先道方城以归,遇贼能以不屈死,其风节良有自也。若所闻于蜀耆老,称公葬族父及从母,嫁舅之女与族之女孤而无归者。凡内外戚,或贫无以衣食,辄分所得禄衣食之。死之日无余财于家,所居官宽而直,为政务趋于实,而不收声士大夫,于此犹有能焉,故略而不言云。
(原载《全宋文》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二一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