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平

时间:2024-01-26 06:14:38编辑:小简

祁海平的个人简介

祁海平,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1992年调天津美术学院任教。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有《黑色主题》、《天地氤氲》、《行草意象》等系列。

个人名片

祁海平,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

人物经历

主要参展

2015 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浙江美术馆)

在场――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色不异空”国际抽象绘画艺术家联展(天津梅江国际艺术馆)

2013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北京大都美术馆)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顾(广州美术馆,北京大都美术馆)

2012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11 道法自然―2011中国抽象艺术展(上海MOKA当代艺术馆)

2010 重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TOP展(北京今日美术馆,浙江美术馆)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中国表现―当代名家邀请展(宋庄·北京当代艺术馆)

2009 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中国美术馆)

2008 中国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现代抽象油画邀请展 (德国波茨坦)

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 (中国美术馆)

2007 “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6 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文本 (上海美术馆)

2005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形而上2005-黑与白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

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美术馆)

大河上下――1976―2005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2004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

世纪风骨100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北京世纪坛美术馆)

2003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02 东+西―中国当代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

2000 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文化论坛2000·中国风景绘画展 (芬兰TIKANOJR艺术博物馆 )

1999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

1997 走向新世纪 ― 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996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

1989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美术馆)

个人展览

2008 “中国境界”祁海平抽象艺术展(台湾五千年艺术空间画廊)

2007 “黑白交响”祁海平作品展(台湾五千年艺术空间画廊)

2003 “黄河组曲”祁海平油画作品展(德国·爱莎芬堡久久画廊)

1999 (美国·华盛顿Erickson & Ripper画廊)

1998 (美国华盛顿NIH画廊)

1996 (美国华盛顿NIH画廊)

收藏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上海MOKA当代艺术馆,北京大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雅昌文化集团,北京中房集团公司,天津泰达现代艺术博物馆。

获得荣誉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优秀奖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艺术奖

CCTV中国油画作品展播优秀作品奖

(中央电视台“中国油画人物志――祁海平”专题介绍)

2014天津市美展金奖

1999天津市美展金奖

作品评介

水天中?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祁海平以写实绘画为基点,在中国书法和西方音乐之间漫步。他长期研习传统书法,进行“现代书法”创作。从音乐中感悟到精神的魅力,找到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绘画创作上,他自觉地将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意境和趣味融入油画创作,形成文人韵味。或是一种清雅的书卷气,或是粗砺敦厚,如现实生活中的泥土和草木的生机。这些都在他笔下汇聚为成蕴藉、空灵,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间,他的作品连续在大型展览中出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祁海平格调-与同时代许多青年画家的抽象性作品不同,他不以简易的剪贴方式处理既有的文化符号,而是以使人感动的情味,表现人在流动不居的自然中的感触。温暖的黑、白、灰节奏在画面上自由运行,它们的出现与组合既是有力度的,又是柔和而润泽的,像用醮满水墨的大笔挥写的书法,很少素描或版面的细微层次和明晰的形体边界。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接近中国书法趣味的托贝、克莱因、马瑟韦尔等人的风格有所不同,祁海平追求着更加繁富的内涵。他使宏大庄严与玄奥幽冥并存,在庄严的节奏之间,常常闪烁着急促的音节,使人想起沉重的岩层间不可思议地闪动金光的矿苗。

邓平祥 著名美术评论家

祁海平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孕育了他的《黑色主题》;他在谛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那震撼人心具有痛感的强烈音响时,在他心中“自然形成了黑色为主调的画面”;而现代音乐中密集音群,纯以弦乐组成的音块,在他的画面上“幻化为大片黑色团块”(画家自语)。黑色中又不时呈现金色的团块和白色的块面,犹如交响乐中音调明亮的闪现――画家似乎是在期待希望神明之降临和自身灵魂的解脱。

画家以交响音乐为题材表达出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文化理想,在画家创造的空间交响乐章中我似乎听到他对精神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呼唤。

抽象表达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艺术方式,其美学原则是赋予抽象以象征意义,将象征的对象规定为“我”的内在的心理和精神。祁海平的抽象艺术探索在遵循抽象艺术一般的法则之外,一直注重抽象艺术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抽象艺术具有一种“贵族”的精神。而他近期以书法的笔意纵横于黑白两极世界的方式,更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可辨的东方性品格。

陈孝信 著名美术评论家

古典音乐(韵律、节奏)和传统书法(书写、笔墨)是祁海平创作这批画的两大基础。正是在上述的两个基础之上,祁海平建构了他古今交融、抽象表现的艺术世界。在他“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笔阵”和黑白灰的交响旋律中,既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激越飞扬的自由精神,也体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东方风韵。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史论系主任

“东方表现”是天津美术学院在建]表现性油画的多样性中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课题,也是怎样从中国文化出发,建构表现性油画艺术新形态的问题。上世o九十年代从从广西艺术学院引进天津美术学院的油画家祁海平,就是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祁海平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的进修期间,就深入研究过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艺术,并把它与中国水墨写意的方式给予结合,开辟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油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入天津美术学院之后,祁海平从具像表现走向了抽象表现。在这一类型的作品中,祁海平把油画材料的物质性、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和水墨写意的审美趣味给予了很好的综合,从而使他的抽象表现的油画艺术具有较强的书卷气,也与我们熟知的东方趣味拉开了距离。

苏旅?著名美术评论家,广西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祁海平对西方音乐的天赋是如此之足,以至我们即便是站在其所大无比的棕黑色平面作品面前仍然可以看得见交响乐的金属轰鸣。然而当进入新的世纪时,祁海平纯粹的西方音乐油画圣殿中忽然微弱而顽强地挤进了中国式的长箫和古埙,并且渐渐强大起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肖邦、贝多芬、格里格和高山流水、解衣般礴之间相互撞击和矛盾的祁海平,但我们惊喜地发现,这种撞击和矛盾正在艺术家勇敢而执着的指挥下交汇、融合,原先充满表现主义色彩的黑白洪流已演化成千上万条涓涓细流,穿行在抽象的山、林、海、云等符号之中,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氤氲之气。

这套组画总体格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庄重和崇高,所有的造型色彩和其它绘画的基本要素,全都自动服从于高层次的美学需要,色彩最大限度地纯化成一种高雅的黑白关系,气势磅礴、挥洒淋漓的大块黑色浑然一气,忽如狂风急驰忽又嘎然而止,从中感觉出涌动着强弱、快慢、高低等类似交响乐节奏的回响,混沌苍茫的重色块中不时点划出极为精细的线和亮点,如一部雄厚乐章中异军突起的鼓声和独奏。

郭雅希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史论系主任

祁海平并不是一位非理性画家。他从来不受时尚、思潮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的、前卫的、观念的、波普的、商业的,对他好像没有任何干扰或诱惑。主要是因为他始终坚守自己独到的艺术追求。他近年来的创作虽然没有形象,也没有时尚思潮的明显迹象,但他却始终站在当代艺术的立场,他的绘画也始终被归属于当代艺术范畴之中。我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他的艺术虽不追随时尚,但却始终渗透着他对当代文化的深切感受;其二,对当代架上绘画,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独得的视角,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积淀、延伸和拓展,这本身也是对当代艺术从自身角度的一种推进。

祁海平的这种对中国文化经典的抽象视觉阐释和对精神意象的形而上的表现,不仅仅是纯粹视觉的水墨、笔意和富有生命状态的视觉音响,而且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的完全中国化了的油画语言的表达,祁海平不仅找到的形式与内容恰切交融统一的语言,也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本源。

孙建平 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作者除了绘画以外还有两个爱好:一是音乐,一是书法。他多年来一直从事交响乐题材的创作,受到画界的注目。近年来他潜心于书法及抽象绘画的研究和实践,他的画面中的形象逐渐消解演变成了点、线、面。画面的色彩也更加简练,只剩下了黑、白。终于走向抽象的祁海平驾驭画面更加自由、主动,虚实相间,动静呼应。抽象的画面中似乎感受到汹涌磅礴的交响乐声势,从而透射出画家雄浑博大的气度。

相关作品

画家自述:

我喜欢简约单纯的方式,探求形而上的精神意象。

以黑白两色的矛盾变化,构成博大而幽微的视觉交响。有时阴阳对立,参差互补,相辅相成, 演化着万物的生命形态;有时明暗交融,混沌一片,无始无边,接近于“道”之本体。

我的作品吸取了书法的因素, 通过连续的书写和各种线条的交织,呈现出时间的流动和重叠交错的空间关系。但它仍然是绘画,而不是书法的再现,油画或丙烯材料的多层覆盖、笔触的肌理和体积感更加强了绘画的特点。

绘画对于我来说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心性的流露和冥想的外化,也是一种体验的方式,因此我更多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需要以单一的方式重复进行,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我始终保持着自由挥写的状态,能动的驾驭着不断生长变幻的画面,在偶然中达到必然,在没有形式中完成形式。

2015.9

画家作品:

个人作品

上一篇:孙喜文

下一篇:秦川(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