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凤来

时间:2024-01-24 16:38:53编辑:小简

施凤来的个人简介

施凤来(1563年――1642年),字羽王,号存梅,浙江省平湖人。他是平湖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科举会考制度中,获取功名最高之人。他在明朝万历35年丁未科(1607年)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全国高考中获得第一名,只是在与领导面试后被定为第二名。

人物简介

施凤来才高八斗,但由于其在当朝做官时,附媚太监魏忠贤。随着魏忠贤权势的壮大,满朝文武自然对其谄媚至极,浙江巡抚潘汝桢更是首次提出要为魏忠贤建生祠,成为此举的始作俑者。而糊涂皇帝不仅亲准了这一荒唐奏折,甚至题“普德”匾为之推波助澜。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一轮占用耕地、推挖坟墓建生祠的热潮。此同时,魏忠贤的称号也发生了由上公到殿爷再到九千岁的转变,可谓登峰造极。施凤来也和他人一起提议为魏忠贤在全国各地建生祠(即纪念魏忠贤的祠堂),因而受到当时其它士大夫的强大鄙视。

个人履历

施凤来的官位在明朝平湖县志《程志》所撰序中的的记录是: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日讲、总裁玉牒两朝实录。

庄烈帝(即崇祯)即位,山阴监生胡焕猷劾立极、凤来、瑞图、国普等,“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帝为除焕猷名,下吏。立极等内不自安,各上疏求罢,帝犹优诏报之。十一月,立极乞休去,来宗道、杨景辰并入阁,凤来为首辅。御史罗元宾复疏纠,凤来、瑞图俱告归。

史料记载

施凤来,[明](1563-1642)字羽王,号存梅,浙江平湖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殿试第二,俗称“榜眼”。初授编修。天启六年七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七年累加至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凤来素无节概,依附魏忠贤,以和柔媚于世。崇祯元年三月被劾,晋太傅去。名列逆案。凤来能为曲,著有《三关记》传奇,叙宋杨家将故事。

人物生平

施凤来施凤来(1563~1642,一说1665),字羽王,浙江平湖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黄士俊榜进士第二人。施凤来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中举。万历三十五年(1607)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授翰林编修。天启六年(1626)七月,晋升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十月又晋升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升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施凤来入阁时,正值魏忠贤柄权,施凤来以柔和取媚,依阿权势,但也干了一些“镇静调护”之事,如中使李明道欲雇民船转运,施凤来上奏阻止。修撰文震孟的奏章言语过于激烈,激怒皇上,将被逮捕惩治,施凤来从容为其辨解,感动熹宗,又“密揭”申救,使文震孟得免于大难。皇极殿建成,魏忠贤叙功论赏,施凤来力引祖制,认为自己没有军功,不当受荫。但从宫中传出圣旨,施凤来力辞恩荫不受。

熹宗病重,内谕奉圣夫人客氏的儿子侯国兴,拟封伯爵。魏忠贤与群臣商议,企图让客氏垂帘摄政,身为内阁宰相的施凤来说:“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魏忠贤十分不高兴,只得作罢。

大臣们一致请信王入宫。二十二日,熹宗临死前召信王入宫,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善事中宫及委用忠贤。”信王“逊谢而出。”不多时,熹宗驾崩。首辅施凤来、黄立极、英国公、张惟贤等俱往信王府,请信王登极。

崇祯元年(1628)二月,施凤来出任会试总裁官。不久,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崇祯并不治罪。但黄立极等内心不安,各上疏求罢。十一月,黄立极致仕。来宗道、杨景辰入阁,施凤来为首辅。御史罗元宾再次上疏,指斥施凤来等为魏党。施凤来疏引古人陈平、周勃、狄仁杰以自解,遂告老还乡。有记载说施凤来落职闲住,每日承欢无间,一直活到93岁。

上一篇:司马言

下一篇:祁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