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俊的个人简介
叔孙俊(389年D416年),字丑归,代郡人,征南大将军叔孙建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叔孙俊少时聪明敏捷,十五岁入宫侍奉道武帝拓跋。因擅长骑射,而任猎郎。天赐六年(409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弑杀道武帝,胁迫叔孙俊作为自己的后援。叔孙俊外表顺从拓跋绍,内心却忠诚归附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当时拓跋绍派人打听拓跋嗣下落,打算杀了他。叔孙俊与拓跋磨浑,假装说知道拓跋嗣下落,拓跋绍便派手下两个亲信和他们一起前往。叔孙俊与拓跋磨浑出城后,便抓二人去见拓跋嗣,并将二人杀死。当时拓跋嗣身边仅有车路头等人,到得叔孙俊等人后,大为高兴,将其作为亲信。不久,拓跋嗣诛杀拓跋绍即位,是为明元帝。命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等人在左右纠正过失。升任卫将军,封安城公。永兴元年(409年)闰十月,朱提王拓跋悦进宫打算弑杀明元帝,叔孙俊发觉其阴谋,便捉住拓跋悦,明元帝于是下令将其赐死。明元帝因叔孙俊前后功勋很大,军国大事全部委托给他,众官员报告事情,皆先由叔孙俊考虑,然后呈报。泰常元年(389年),叔孙俊去世,时年二十八岁,追赠侍中、司空、安城王,谥号孝元。基本内容
叔孙俊,叔孙建子也。字丑归,少聪敏。年十五,内侍左右。性谨密,初无过行。以便弓马,转为猎郎。太祖崩,清河王绍闭宫门,太宗在外。绍逼俊以为己援。俊外虽从绍,内实忠款,仍与元磨浑等说绍,得归太宗。事在《磨浑传》。是时太宗左右,唯车路头、王洛儿等,及得俊等,大悦,以为爪牙。
太宗即位,命俊与磨浑等拾遗左右。迁卫将军,赐爵安城公。朱提王悦怀刃入禁中,将为大逆。俊觉悦举动有异,便引手掣之,乃于悦怀中得两刃匕首,遂杀之。太宗以俊前后功重,军国大计一以委之。群官上事,先由俊铨校,然后奏闻。
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之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每奉诏宣外,必告示殷勤,受事者皆饱之而退,事密者倍至蒸仍。是以上下嘉叹。泰常元年卒,时年二十八。太宗甚痛悼之,亲临哀恸。朝野无不追惜。赠侍中、司空、安城王,谥孝元。赐温明秘器,载以dc车,卫士导从,陪葬金陵。子蒲,袭爵。后有大功,及宠幸贵臣薨,赙送终礼,皆依俊故事,无得逾之者。初,俊既卒,太宗命其妻桓氏曰:"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桓氏乃缢而死,遂合葬焉。
俊既为安城王,俊弟邻袭父爵,降为丹阳公。少聪慧知名。稍迁北部尚书,有当官之称。转尚书令。出为凉州镇大将,加镇西将军。邻与镇副将奚牧,并以贵戚子弟,竞贪财货,专作威福。遂相纠发,坐伏诛。
明元帝拓跋嗣时的古弼、安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