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恩的个人简介
史蒂芬·金恩一般指斯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他的代表作品有:《死光》、《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塔》系列等。斯蒂芬·艾德温·金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当金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去买包烟而且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金的妈妈让她独立养育金和他的认养哥哥大卫,并留下一屁股债。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斯蒂芬·艾德温·金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当金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去买包烟而且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金的妈妈让她独立养育金和他的认养哥哥大卫,并留下一屁股债。
他的家庭四处搬家,其中他们搬过威斯康星州的西帝培瑞、印底安纳州的韦恩堡,康乃狄克州的史翠福,在金11岁时,他的妈妈带他们回到了缅因州的德罕去照顾她年老的双亲。当金的外公婆去逝之后,她在当地的洗衣店找了一些杂务差事以养活这一家人。
当金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目击了他朋友被火车辗过并死亡,尽管他本人说他对这件事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的家人告诉他当他与他朋友玩后回到家中时,他完全不说话而且似乎受到了惊吓,直到他的家人得知他朋友的死讯。有些人认为这件事或许激发了他心理上的黑暗,影响他的创作,但金本人不同意这个想法。这件事也有可能激发了他收录在《四季奇谭》中的中篇小说《总要找到你》(后来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的灵感。
斯蒂芬·金就读德罕小学,从小就展现出对恐怖题材的热情。在就读期间也开始从事写作,其中最主要会替哥哥大卫创办的报纸撰文,还会将自己从其它题材获的灵感而写的小说卖给朋友 (之后有被学校导师发现,并且被迫将钱还给大家)。斯蒂芬·金的第一篇独立出版故事为《我是一个青年盗墓者》,之后连续刊登系列的三个故事在杂志上。来年再度在另一个杂志上刊载完整的故事。
1969年,斯蒂芬·金就读缅因大学英文系,并且在1970年毕业拿到文学士学位。就学期间他在学校的学生报上有定期专栏,并且参加学校教授波顿·海特伦(Burton Hatlen)的文学研讨会,而他也是在那里与他的未来妻子塔比莎·史布鲁斯坠入爱河。在就学期间,斯蒂芬·金曾在洗衣店以及学校图书馆打工,其中他也是因为在图书馆工作才得以认识他的妻子。
1970年斯蒂芬·金毕业后取得英文教师的资格,但是无法立即找到教职,他以从事额外的写作卖给男性杂志 (例如《花花公子》)赚取稿费生活。1971年1月2日,斯蒂芬·金正式与塔比莎·史布鲁斯结为连理,两人婚后育有二子一女,而如今婚姻仍幸福美满。之后斯蒂芬·金顺利找到在学校教书的工作,一方面执教鞭,另一方面也持续投稿作品赚取生活费,在此同时他日后的酗酒问题也悄悄发酵。
声名大噪1973年是斯蒂芬·金与一家人命运大转变的一年,斯蒂芬·金因为以前工作上的轶事而找到了写作题材,《魔女嘉莉》是关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女生的故事。事实上,当初斯蒂芬·金对这故事并不看好,他不喜欢主角嘉莉也不清楚女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当他将手稿扔到纸篓中,是他的妻子将手稿捡了起来并且鼓励协助丈夫完成故事,这个决定也成为了斯蒂芬·金一家人的转折点。当时的斯蒂芬·金薪水微薄,必须靠他与太太努力工作才能养活两个儿女,他们住在宽广的拖车上,甚至没有装上电话,当时捉襟见肘的程度可想而知。斯蒂芬·金将《魔女嘉莉》卖给双日出版社,并且拿到了2500美元的预付金 (在当时并不算多,即使在如今也是),但是随后却赚了40万的权利金,其中的合约规定一半给出版社,斯蒂芬·金一家人实拿到20万美金,但是也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窘境。在《魔女嘉莉》出版后,斯蒂芬·金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一家人搬回了南缅因照顾生病的母亲。1974年,斯蒂芬·金的母亲因为肺癌去世,去世前曾由姊妹代读《魔女嘉莉》。
尽管在这期间母亲去世以及自身的问题,这对金来说仍是个大跃进的时期。斯蒂芬·金一家人搬到科罗拉多,这期间他写作了《幽光》,之后在1975年搬回缅因州,完成了第四本小说《末日逼近》,之后斯蒂芬·金就长期定居于缅因州。
人物作品
出版作品如下:
出版作品表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年份《魔女嘉丽》Carrie1974年 ’Salems Lot1975年 Rage1977年《闪灵》The Shining1977年《守夜》Night Shift1978年《末日逼近(上、下两册)》Stand, The1978年《死亡区域》Dead Zone, The1979年 Long Walk, The1979年 Danse Macabre 1980年 《神秘火焰》Firestarter1980年《厄兆》Cujo 1981年 Roadwork 1981年 Running Man, The1982年 Creepshow1982年《肖申克的救赎(中篇集)》Different Seasons1982年《黑暗塔I:枪侠》Dark Tower, The: The Gunslinger1982年《克里斯汀》Christine1983年《宠物公墓》Pet Sematary1983年 Plant, The1983-6《魔符》Talisman, The1984年 Thinner1984年 Cycle of the Werewolf1984年《斯蒂芬.金的故事贩卖机》Skeleton Crew1985年《死光(上、下两册)》It1986年《黑暗塔II:三张牌》Dark Tower II, The: The Drawing of the Three1987年 Eyes of the Dragon, The1987年 Tommyknockers, The1987年《头号书迷》Misery1987年 Dark Visions (Compilation)1988年 Nightmares in the Sky1988年《黑暗的另一半》Dark Half, The1989年 Four Past Midnight1990年《末日逼近(上、下两册)》Stand, The: Complete & Uncut Edition1990年《必需品专卖店》Needful Things1991年《黑暗塔III:荒原》Dark Tower III, The: The Waste Lands1991年《惊鸟》Dolores Claiborne1992年《致命游戏》Gerald’s Game1992年 Nightmares and Dreamscapes1993年 Insomnia1994年《玫瑰疯狂者》Rose Madder1995年 Desperation1996年《绿里奇迹》Green Mile parts 1-6,1996年 Regulators, The1996年《黑暗塔IV:巫师与玻璃球》Dark Tower IV, The: Wizard and Glass1997年 Six Stories (Limited Edition)1997年《尸骨袋》Bag of Bones1998年 Chinga (X-Files Episode)1998年 Little Sisters of Eluria (In Legends)1998年 Girl Who Loved Tom Gordon1999年《亚特兰蒂斯之心》Hearts in Atlantis1999年 Blood and Smoke (Audio book)1999年 Storm Of The Century (Script)1999年 Secret Windows2000年 Riding the Bullet2000年《斯蒂芬·金传》On Writing2000 年 Plant, The2000/1年 Dreamcatcher2001年 Black House: The Talisman 22001年《世事无常》Everything’s Eventual2002年 From a Buick 82002年 Rose Red2002年《黑暗塔V:卡拉之狼》Dark Tower V, The: Wolves of the Calla2003年《黑暗塔VI:苏珊娜之歌》Dark Tower VI, The: Song of Susannah2004年《黑暗塔VII:黑暗之塔》Dark Tower VII, The: Dark Tower, The2004年 The Colorado Kid2005年《手机》Cell2006年 Under The Dome2009年《暗夜无星》Full Dark, No Stars,2011年 11/22/63,2011年 The Dark Tower: Wind Through the Keyhole,2012年 Doctor Sleep,2012年 Joyland,2013年 Turn Down the Lights,2013/12/17 Mr.Mercedes,2014年[2] 改编电影作品如下:
电影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上映年份《魔女嘉莉》Carrie1976《闪灵》The Shining1979《鬼作秀1》Creepshow I1982《再死一次》Dead Zone1983《狂犬惊魂》Cujo1983《花月断肠时》Christine1983《猫眼》Cat’s Eye1985《火魔战车》Maximum Overdrive1986《吸血鬼复仇记II》A Return to Salem’s Lot1987《过关斩将》The Running Man1987《鬼作秀2》Creepshow II1987《禁入坟场》Pet Sematary1989《小丑回魂》It1990《坟场禁区》Graveyard Shift1990《大小精灵》Tales from the Darkside1990《危情十日》Misery1990《舐血夜魔》Sleep Walkers199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kshank Redemption1994《时间裂缝》(海市蜃楼 兰戈利尔人)The Langoliers1995《瘦到死》Thinner1996《纳粹追凶》Apt Pupil1998《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1999《血玫瑰第一部》Rose Red2002《爱伦的日记》The Diary of Ellen Rimbauer2003《劫梦惊魂》Dreamcatcher2003《骑弹飞行》Riding the Bullet2004《神秘窗》Secret Window2004《午夜行凶》Salem’s Lot2004《暴力拼命》Desperation2006《鬼作秀3》Creepshow III2006《迷雾惊魂》The Mist2007《1408幻影凶间》14082007《魔符》The Talisman2008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斯蒂芬·金在其大量恐怖作品中均以“毁灭”这一主题作为故事核心,特别是早期作品《凯莉》描述内向怯懦的嘉莉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能力,当她在舞会中被同学戏弄淋满一身鲜血时,她就用意念展开恐怖的大报复,将舞会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杀场;《闪灵》中带着妻儿搬进封闭酒店精神日趋分裂的作家杰克,最终与恶魔同归于尽。金在惊惊恐怖的表象下展现出对人性本质的关注与拷问,反映与揭示美国社会中种种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在他的作品中,“毁灭”并非目的,而是反衬他对人性“善”的寄望,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来确认人的神性,即人是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战胜自身恐惧和心魔来重塑理性与意志对抗各种外在力量的。
金的很多小说其实是对某种现实焦虑的一种寄托和排遣。现实中的恐惧和焦虑会在噩梦中反映出来,而金则在作品中让噩梦回归现实,他揭示了人类内心黑暗的另一半―恐惧与焦虑。
金在大部分作品里都描写了人类因为自身罪恶而走向崩溃和毁灭,尤其在现代社会,人类心灵在孤离、孤独、压抑的情绪中逐步异化,由此产生一系列反常行为并带来反常的社会现象。金在多部作品中都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罪恶,是人性本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毁灭”的根源。金大部分作品里表现出的令人恐惧的荒诞怪异的世界实质上源自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恐惧,而且还为他的恐怖意境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的情境―完全在一个真实自然的现实环境里表现奇幻故事里面的人的反应:《鬼店》里那条漫长的公路。《宠物坟场》里那条害死宠物和小孩的大公路。简单来说,金对恐惧,死亡、毁灭的表现埋伏于平凡的小地方和小人物的细微生活中,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深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各种阴霾与黑暗。
金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毁灭―一个人的死亡或群体走向死亡,但他并非简单地只是描写毁灭,而是用来反观生存的精神困境,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意识。
斯蒂芬·金挖掘出所有生活中的细微恐惧,像是一面恐怖而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人们心底梦魇的原貌,彻底挖出了现代人心底的幽阴黑暗。他善于把握人类内心一闪而逝的恐俱和转瞬忘却的不样预感,将之放大为整个插翅难飞的陷困僵局。小至家中结满蛛网的储藏柜角落,大至一望无际的美国中西部玉米田,或近如邻家男孩的高中生恩怨,远如未来的科技所可能等,透过斯蒂芬·金的引领,总是让人轻易地跨过了理性的界线,穿透现实的安全表象,走进意识、潜意识、灵魂的底层,在那里,恐惧无处不在,透过空间环境、时代氛围的真实呈现,让人跟着沉进了生活的流沙。读者从这些平凡而典型的小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与恐惧,甚至也跟着主人公一起挥舞瘦弱的臂膀,对抗莫名的压力和自己的恐惧,害怕着:我真的有可能就是他们。这种与世界和自己内心恐惧孤独的无望的抗争,显示出只有古典悲剧才具有的悲壮的震撼力,体现出作家隐藏在恐惧背后的最深层的渴望与哀伤。
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有一种对生命和死亡,对自我及他人,对世间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息,要持有怀疑和敬重,亲近又要保持距离的神秘感与敬畏之心。《玉米地的孩子》中一群孩子聚集在一片玉米地里,这里曾经是印地安人做法术的遗迹。他们破坏玉米,被咒上了恶灵,变成了杀人的魔鬼。他们杀光了镇里的大人,最后自相残杀。对生命的轻视,对世界的无知无畏,导致了一场恐怖的悲剧发生。《唯一生还者》中人类掌握的超自然的能力所能制造的大善和大恶,更是折射出作者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
艺术特色斯蒂芬·金喜欢用大量的篇幅叙述故事主角的种种背景及人格发展过程,着墨处理人性的层面。他不只是创作恐怖的东西,尤其像《四季奇谈》这本书,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目前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春、夏、秋都被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无邪的秋》、《谁在跟我玩游戏》、《肖申克的救赎》。在这些故事中,几乎没有恐怖的成分,斯蒂芬·金不再躲在鬼怪后面迂回地暗示隐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内心孤绝。这些看起来没那么恐怖的故事,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孤独无助。
斯蒂芬·金小说内容丰富,背景广阔,人物纷繁,在形式上汲取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许多特征和传统,并将其杂糅在金式恐怖之中。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桑在论美国当代文学时谈及美国文学中沉默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自我毁灭的、魔鬼式的、虚无主义的”,另一种是正面的、“自我超越的、神圣的和绝对的”。而哈桑所说的这两种声音在金的小说中能听见其回响:《凯丽》中魔女凯丽以魔鬼般的自我毁灭的形式把舞会现场变成了火海;《绿里奇迹》中柯菲默默承受着不该承担的罪名,并在自我超越中让绿里的人都感受到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柯菲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迹”,而我们却亲手把上帝的奇迹送上电椅。
在意象采集上,斯蒂芬金在承袭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小说元素,金不光善于运用坟场、猫、乌鸦,十字架等传统哥特式的标识,更加入了当代文学形变异化的意象、科幻的时空概念、灵异的力量等非理性元素来为其小说表现现代人精神和身份焦虑服务:《闪灵》和《宠物坟场》中的印第安人坟场、《凯丽》中母亲的忏悔室,甚至一片玉米地和几个玉米棒子,都成为了斯蒂芬,金很好的道具;而《兰戈利尔人》的时间穿越和裂缝主题、《亚特兰蒂斯之心》中泰德的身份的神秘性以及穿黄色外套的卑贱小人、凯丽和柯菲的特异功能、老轿车克里斯汀的异化等都体现了斯蒂芬·金小说中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因素,并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身份的异化和不确定性的危机的传达提供了介质。[5]
人物影响
斯蒂芬·金作品销售超过3亿5000万册,以恐怖小说着称,活脱脱概括了此一类别的整个发展沿革。他同时以笔名理查德.巴克曼 写作,也曾以笔名约翰·史怀森(John Swithen)发表一篇短篇小说。他在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
斯蒂芬·金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恐怖小说家,发表过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两部散文作品、以及数不清的电影剧本和网络小说,甚至还包括一部动漫小说。根据Stephen J. Spignesi的统计,斯蒂芬·金个人独立作品就高达550部,他还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有超过七十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1979年,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斯蒂芬·金还是第一位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并提供收费下载的作家。
社会评价
“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纽约时报》
“斯蒂芬·金是美国当代的狄更斯。一位杰出的作家……金是最高产的现代小说作家之一。”――《星期日泰晤士报》
2003年,当“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因为“黑暗塔”系列的缘故而决定正式授予斯蒂芬·金“终身成就奖”,他们在颁奖辞中这样宣称:“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8]
史蒂芬·金本身就是一个按照畅销规律设计作品的作家,他走的一直是大众的路线,按照好莱坞的模式在写小说,这个作家才气足够,他是具有驾驭文学的本领的。――新星出版社社长谢刚
因为斯蒂芬·金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吸引读者,讲一个恐怖故事,而是强调当代社会生活深层次的东西,他对于生活的反思在大众文学当中算是优秀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负责人、类型文学研究者马季
人物获奖
斯蒂芬·金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1996年获欧·亨利奖。
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终生成就奖”;2007年获爱伦·坡奖“大师奖”;2008年获英国恐怖小说作家一协会“史铎克奖”。
人物家庭
父亲:唐纳·艾德温·金
母亲:尼莉·露丝·皮尔斯贝瑞·金
配偶:塔比莎·金
子女:娜欧蜜·瑞秋·金
乔·希尔·金
欧文·菲利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