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柏

时间:2024-01-22 04:58:57编辑:小简

唐大柏的个人简介

唐大柏:湖南岳阳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湖南日报摄影组组长。出席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第四、第六、第七次代表大会,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经历

1952年4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本湖南青年报的通讯刊物,上面公布了第一批为数不多的特约记者名单,我的名字列入其中,我真的高兴得跳了起来,没过几天,湖南青年报的特约记者证也寄来了,这消息一下在全区乃至湘阴全县传开,从此大家真的将我当成记者了,一有甚么新鲜事,就写信或打电话告诉我,要我写稿登报。

1953年湖南青年报在通讯刊物上刊出了以“唐大柏同志关心团报工作”为题第一次表扬了我。1955年4月30日,湖南青年报通讯刊物又刊出了“文化低,也可以写出好稿子”,用较大编幅继续表扬我热心写稿的事迹,并附上了我写的体会文章,我在这篇文章中写到:“文化低的人是可以写稿子的。只要眼肯看事,耳肯听事,脑肯想事,心肯记事,口肯问事,能时刻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情,并把听到的那些有意义的事,真真实实地写出来,就可以成为稿子,而且还可以写成好稿子咧!譬如:去年(指1954年)10月间,我在湘阴大众农业社工作,一天看到社员傅运生的门前有一大堆荞麦,上面有好多鸡鸭吃的吃,做的做窝,很多社员过身都不理,后来团员傅稳根等三人看到了,就不约而同地抢着去盖。我站在旁边看到了这情景很受感动,我想这件事是一种爱社新品德的表现,写成稿子发表,对其他青年一定很有帮助,我连晚饭也没吃,及时写好后寄给了报社。报社很快回了我一封信,说:“这个稿子写得很好”,不久就在湖南青年报上发表了,很多读者也反映说这篇稿子写得好。这些都证明了写稿不用顾虑文化低”。接着《建设报》、《湖南青年报》都在通讯刊物上评介了我写的“友珍的婚事”、“雨夜护秧苗”、“三个团员盖荞麦”、“不占社里半分便宜”等文章,其中“三个团员盖荞麦”还被《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七个妈妈奶小孩》一书选用。

“土记者”的名气越来越大,1956年4月我被调到《湘阴报》当记者,这下真的园了我的“记者梦”。1960年8月,我又调到了《湖南日报》社当摄影记者,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记者队伍行列。

心愿和做法

当上了县报、省报记者,应该说“记者梦”已经园了吧!也该心满意足了。可是当时唐大柏并不感到满足,总觉得这个梦还没有作完,因为唐大柏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将记者这门职业代代相传,成为记者世家。1958年11月16日,当唐大柏的第一个儿子湘岳来到人世后,唐大柏就决心将他培养成记者。

当记者受人敬重。可唐大柏不是这样想的,他说“当记者责任重大,常年在下面跑,顾不上家里的事,也很苦,但苦中有乐,常是一人苦,换来万家欢,我一直热爱这个职业,我相信我妻子是能够理解的”。

谈到培养湘岳(唐大柏儿子)当记者是我的心愿,唐大柏也将想法告诉了妻子,她说这是孩子的事,看他争不争气。唐大柏说,不是看孩子争不争气,而是看我们做父母的有不有信心和决心来培养他。当湘岳快长到三岁的时候,唐大柏特意为他拍了一张《小记者》的照片。《小记者》这幅照片是唐大柏的得意之作,也是再园唐家第二代记者梦的起点,就按“小记者”的要求来培养他。一有空闲就向他讲述自己采访的故事,介绍模范人物的事迹,有时还将他带进新闻采访现场,让他作点记录,或请模范人物到家做客,让他拍点照片,使他有机会见世面,接触模范人 物,从小感受当记者的滋味。当湘岳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唐大柏便在他的课程里加上了一门“小记者”课,告诉他写作。开始是学习写记事性日记,一天一篇,象流水帐。后来就配上了标题,成为一篇篇短文章。当他写到100篇的时候,就帮他在日记本的页面上划版、编辑、配花边、插图,成为“日记报”,一直坚持到上大学,一共写了3000多篇,有的日记还登上了报纸杂志,如《韶山高》、《红星照我去战斗》等。

唐大柏多次到南岳,知道冰冻后上山很艰苦。之所以选择大家都在家过春节,没有人上山参观的时侯上山,选择恶劣天气上山,当然是有目的的。这就是考验一下湘岳,使他懂得:当记者也要能吃苦,无限风光在险峰。几天来,他脚跌伤了,手冻坏了,但他没有叫过一声苦,白天拍照片,晚上写文章,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春节。不久,父子合作的一组《南岳冰花》照片,在《湖南日报》上发表,并被评为年度好新闻照片。

大学毕业后,湘岳分配在湖南日报社,后来又调到光明日报社,当记者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唐大柏的第二代继续当记者的梦也园了。

香港之行

1992年唐大柏在担任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期间,邀请了香港、深圳的摄影家们来湖南张家界、桃花源等地对等创作,而后分别在香港、深圳、湖南搞一个摄影交流展。那年的12月首展按时在香港展出,由于出境手续没有赶上,唐大柏直到第二年4月才组团去香港。唐大柏一行4人,他任团长、李永安任秘书长,还有在《武陵源摄影展览》中获得金、银牌的胡勇明、龙福云等。

出发那天,唐大柏在深圳车站上车后,正考虑如何让他们在人多的车站门口发现我们时,没想到香港摄影界派出的资深摄影家黄炳荣老先生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他说:“你们没有来过香港,大家考虑还是在车上迎接。”黄先生的这句话也的确使唐大柏踏实了很多。

唐大柏一下车,在车站迎接的是香港创艺摄影学会会长霍定洪、香港新影艺术学院院长姚彼德等十余人领着唐大柏他们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欢迎会,一进门唐大柏就看到一个《武陵源摄影艺术展览》开幕式签到处,再抬头一看,那里的大会布置完全是接照1992年12月开幕时一样的场景和规格,等于是1992年的开幕式重演了一遍,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它给唐大柏的第一印象是:香港人真的热情!

在以后的一周摄影创作中,他们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有一天,唐大柏发现陪同他们一道创作的人,随身带着的大包东西都是饮料、食品和三角架,唐大柏问身边一位陪同:“你们陪我们创作为什么只带三角架,不带照相机呢?”陪同笑着说:“这是我们商量好了的,带三角架是发现您来时没有带三角架,专为您准备的,不带相机是为了全心全意陪同好,要是带了相机,我们地方熟悉,不会和你抢镜头吗!”这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但笑过之后又有几分惭愧,因为唐大柏当年陪同他们时,都是全副武装!

转眼之间,唐大柏的七日行程又快结束了,会长霍定洪先生悄悄地对唐大柏说:“这几天你们看的都是好地方,但在香港也还有不文明的角落,有以街为市十分拥挤的小街小巷,在一些地方还有不少矮小破烂的住房,明天我要亲自开车带你们看看这些地方,让你们对香港有个全面的了解。”他在陪同唐大柏到新界参观途中,在汽车里不断播放《东方红》唱片给唐大柏他们听,霍定洪先生说:我们香港人时刻想念祖国,希望早日回到母亲的杯抱,……。

上一篇:姒孔甲

下一篇:丘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