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柞

时间:2024-01-22 02:20:56编辑:小简

孙永柞的个人简介

孙永柞(生卒不详)清初文学家,虞山诗派诗人,江苏常熟人。

简介

字子长,号雪屋。少负才华,为诸生祭酒。明崇帧二年(1629)入复社。明崇帧八年(1637)以选贡授推官,因故不赴。入清后,隐居乡里教授,造就弟子颇众,其间伎狡者有翁尚书、严太孙永柞著《雪屋集》。

个人其他信息

诗作含咀宫商,吐纳风雅。钱谦益罗其门下,为之延誉,两序其集,对其人品学问十分称赞。谓“并邑迁改,人世交变。世变则风毛雨血,蜕背狗流,而子长自如。人变则眉横目竖,石浮木沈,而子长亦自如。横经籍书,易衣并食,名行日以修,著述日以富”。

有诗云

城外潮声入梦频,江流送得暮愁新。

一身多病狄为客,二月连阴不见春。

鹿上荒台空过雨,花飞茂苑已成尘。

可怜洲畔青青柳,只拂寻常渡水人。

高级农艺师

孙永柞 高级农艺师。男,1939年12月出生,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曾任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农业局副局长,五通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五通桥区农广校副校长等职。主要业绩:在新技术推广上,成效显著,特别是区农技中心成立后,经过几年努力,完成了18个乡镇综合服务站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工作,并配备了人员,解决了从区到农户的技术推广断层问题,形成了农技推广网络。利用网络和农广校办学,为农村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和带领他们参加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和《丰收计划》 的实施等项工作。到1990年全区已实现了水稻、玉米"两杂"良种化,大春三大作物地膜育苗化、冬水田水稻半旱式栽培化和旱地多熟制种植带状化等技术。同时还研究解决了"旱地多熟制宽窄幅栽培方式,中低产田土改造,红苕高产栽培模式图"等重大技术问题,并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了生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设计开发新技术项目。曾获原乐山市政府"水稻、玉米高产攻关"项目指导奖,省政府"水稻半旱栽培及稻田综合利用"项目科技进步协作三等奖等。撰写的论文有《带状种植是加速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一个高产稳产粮经比例合理的生态农业》、《依靠科技、向我区粮食生产的深度进军》 等7篇。

上一篇:施家本

下一篇:佩瓦内·穆尔因丁·苏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