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宝的个人简介
邱吉宝,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基本内容
邱吉宝1938年出生,福建连江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陕西剑峰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技术顾问,《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宇航学报》《强度与环境》编委和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被选入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力学卷。
邱吉宝长期在航天技术一线,负责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的研究与试验,他是一位将固体力学理论用于解决航天工程各种难题,将新兴的计算力学技术引入航天领域,解决传统的航天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早期倡导者和实施者。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力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计算力学技术在国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国内尚处起步阶段。邱老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力学领域的前景,及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航天工程,提出并应用三种有限元法:高精度有限元、(复杂区域)样条有限元和最小二乘法有限元,建立方差泛函变分原理,形成加权残值法理论基础。这样解决了设计上的难题,为我国的计算力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80年代后期,邱吉宝调入运载火箭研究院,在多个型号的火箭上开展全箭动特性计算,在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计算与试验相结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开展了子结构试验模态综合、运载火箭建模与模型修正技术、航天器结构动态试验仿真技术等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复杂结构动力学、航天结构动力学研究与试验等课题也得到了国防基础研究部门的大力支持,邱老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广泛的认可。
邱吉宝不仅完成了长征二号E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试验状态模态分析,还完成部级重大预研项目“航天器结构动力学研究与试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结构动力学”研究;他的三项研究项目“有限元素法在导弹强度计算中的应用”、“高精度有限元素法研究”、“高斯配点离散型最小二乘法研究”均获1979年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三等奖;1985年“高斯配点离散型最小二乘法及其有限元的理论与应用”和1988年“固体火箭发动机”两项获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和1989年“火箭振动特性试验”两项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奖。邱吉宝还在1980年被评为七机部劳模;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