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珍的个人简介
石雪珍,女,常熟横泾人,为著名人物“阿庆嫂”的原型之一,2012年3月去世。“阿庆嫂”原型
1937年,18岁的石雪珍嫁到苏州阳澄湖镇消泾村陆家,由于陆家是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丈夫陆义是“青年抗日联合会”的骨干分子,婆婆沈菊英也支持抗日工作。受家庭的影响,石雪珍也成了一名抗日积极分子,在家里掩护同志、传递情报。1940年7月和1941年3月,石雪珍39岁的婆婆、20岁的丈夫相继被土匪胡肇汉杀害,人称“母子英烈”。丈夫和婆婆牺牲后,石雪珍拖着才17个月大的儿子坚持斗争。
1995年吴县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在陆家建立陈列馆的时候,石雪珍二话不说,就主动将家搬进了生产队的粮库中,把两间屋子让了出来,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实物、史料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自己还不顾年事已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配合着图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当年的故事,从日军如何侵略阳澄湖地区,到烈士们如何斗争、牺牲,她都描述得生动翔实,16年如一日为参观者义务讲解,宣传阳澄地区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我当年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事情,历史应该被记住,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往昔岁月
抗战期间,阳澄湖、苏西北(漕湖)地区,是苏州、常熟、太仓、澄锡虞地区最早开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1939年5月,“江抗”东进抗日,部队抵达阳澄湖地区。当时中共党员翁迪民在此开展抗日活动,后来又有钱野、马尼、汪良、张梅等民运工作队员到消泾宣传抗日,鼓舞了当地群众奋起抗日。热心的陆家人腾出124平米的老宅,给“江抗”建起驻消泾办事处,共产党人朱向荣任“江抗”消泾办事处主任。石雪珍清楚记得,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等地革命青年纷纷来到阳澄湖地区开展抗日工作,其中比她小一岁的学生张梅,还和她合睡一张床,感情胜似姐妹。石雪珍、沈菊英、陆义三人也相继投身抗日洪流中,时常为地下党传送情报,足迹遍及p泾、陆巷及常熟东唐。石雪珍依然清楚记得送情报的日子。她说,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冬天她们将纸条缝在棉袄夹层里,夏天衣服穿得少,就藏在鞋子里或是盘在长辫子里。
陈列馆
阳澄湖地区抗日史迹陈列馆曾经是石雪珍的住宅,位于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老街,由于石雪珍的丈夫陆义和婆婆沈菊英都是“江抗”的地下交通员,所以,被选为“江抗”驻消泾办事处的驻地,陆家也是抗日游击根据地最可信赖的地下交通站之一。现在陈列馆虽然只有三间平房,但文史资料详实。陈列馆通过前言、铁蹄躏水乡、芦塘播火种、阳澄烽火燃、保卫根据地、深切的怀念及革命旧址复原说明等七个部分,展出历史照片116幅、资料42件、图表7幅、实物68件,真实地反映抗日战争期间阳澄湖地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汪伪汉奸及以胡肇汉为代表的反动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程,是宣传相城区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