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葵的个人简介
邱葵(1244~1333)字吉甫,宋末元初同安县小嶝人。
简介
理学家,有志朱子之学。宋亡,不应科举,杜门钻研学问。因居海岛中,自号钓矶翁。
成就
延佑四年(1317),御史马祖常携款邀请他做官,他作诗明志拒绝。著作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
经历
邱葵登金门时即步朱熹的后踵到“牧马侯祠”拜谒,题五言律诗《谒马坪庵》一首:“探奇穷海印,乘兴陟高阡。护骥标芳烈,升鸾证夙缘。祠幽深树合,碑古碧苔沿。遗踪犹可访,落日马坪庵。”表达了诗人对开发金门先辈陈渊的缅怀之情。元朝建立后,朝廷闻邱葵贤名,多次派官员带重礼到小嶝请他入朝为官,1326年,达鲁花赤(元朝官名)又受命以重礼聘他出仕。时年84岁的葵公一提笔写下了《却聘诗》,也点化了一个民族精灵。诗中写道:“皇帝书征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张良本为韩仇出,黄石特因汉祚来。太守枉劳陛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床头一卷春秋笔,斧钺胸中独自裁。”诗人在委婉的诗句中表现了凛然的气节。这首诗的影响很大,明代同安橄榄树人林霍在《沧湄诗话》书中论道:“邱葵抗节不仕,却聘一诗,斧钺风霜,同中老人皆能诵之。”当时同安的老人都能背诵这首诗,说明它的流传相当广泛。诗歌既用典故,又结合现实,谢绝了一些人(包括平时的同窗好友)的好意。诗中一个“懒”字,活脱脱勾勒了邱葵“富贵不能淫”的文人形象。在封建社会里,当官好处多,许多人是想当官是“海底挖y苦无空(孔)”(巴不得),所以削尖脑袋,疏通关系,费尽心机混进官场。而邱葵确实官袍送到家,皇帝下了聘书,同安县令还特持泉州太守手谕及礼金登门求聘,但他拒人门外,而且写诗揶揄。《却聘诗》峻风高节,使金门的读书人增添了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在他不肯降元的民族气节的感召下,元朝整代的金门士子没有一人去应举,亦无一人去做元朝的官。古人评价说他对金门教化的影响是朱熹身后第一人,金门历来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和这位理学大师的教化影响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小嶝岛地处偏僻,人烟稀薄,葵公的日子一定过得孤寂而荒凉。然而逆境却给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大自然亲近,与历史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的写作状态,拥有被称为善本的《周礼补亡》、《钓矶诗集》和其他篇什。在同安、金门、晋江等地,他被当作王爷供奉了几百年,不为别的,就为他的箱箧里这几本皱皱巴巴发黄的诗文及其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