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高(作家)

时间:2024-01-20 00:36:58编辑:小简

乔志高(作家)的个人简介

乔志高(1912年5月29日-2008年3月1日),江苏江宁人,本名高克毅,乔志高是他的笔名,知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生平简历

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三岁时回到中国,经由家庭教师指导开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并于教会学校完成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进修,分别于密苏里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新闻学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身兼记者、作家及译者,高克毅最广为人知的,即是用美式英语发表许多文章及翻译美国经典小说。自美国之音中文广播主编工作退休后,即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甫成立的翻译研究中心,于1972年至1975年间担任资深访问研究员。高克毅于翻译研究中心任职后,即发起创办《译丛》中英翻译学专业性期刊,并于1973年秋,正式创刊。

1976年,再度回到美国,定居于佛罗里达州,直到1982年,他都是《译丛》的主编。1988年,他与Stephen Soong捐款,成立中心内最具学术声望的“译丛研究奖金”。

2008年3月1日,逝世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享年96岁。

个人著作

乔治高一生著述和译作极丰,较重要的有诠释美语的《美语录》系列、与其弟高克永合编的《最新通俗美语辞典》等。

译著有费滋杰罗的经典小说《大亨小传》、奥尼尔的戏剧《长夜漫漫路迢迢》、伍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等。

散文著作则有《一言难尽》、《湾区华夏》(英文)、《鼠咀集》、《恍如昨日》等多种。

读者回忆

初识老先生大约是七八年前大学时所买的一本 美语录:第一辑言犹在耳。老人博闻强识,英语用语中的种种轶事趣闻都能信手拈来,加之口吻诙谐幽默,让我在书店就差点笑出声来。在“不骂人的艺术”里,堂堂总统也在讲S.O.B,Hells bells被先生用淮语翻译成(乖乖咙的咚),“吃在美国”篇中讲到美女和食物,先生绘声绘色地调侃那些色狼“眼见尤物招摇过市,..会惊叹一句:What a dish!多么漂亮的第一碟菜或Some tomato!好一个西红柿,一面舔嘴咂舌yum-yum声。”;至今对“海外喷饭录”里的胡适接电话印象深刻“适之先生操英语接电话时往往自我报名说:“Hu speaking." 这里是胡某。对方冷不防,以为他是质问:"who’s speaking?"谁在说话。只好把自己姓甚名谁,从实招来”...种种趣谈,不一一列举。

曾在课堂上听老师感慨说现今翻译最缺中英文皆精通者。我想老先生当仁不让应该是这些有数者之一,陆谷孙在前言称“华裔文字高手乔志高,志高技高,汉英双语造诣俱深,好弄翻译之外,更是一位two-fisted writer-所谓two-twisted.. 左右开弓之意是也。”而先生不仅是一位master,人又兼有humor,更是难得。看书后自我介绍中一个小老头的漫画像,觉得又是可敬,可亲,又可爱,神往久矣。

可惜当时遍寻第二,三辑书都买不到,今天在淘宝网上突然看到了,一时激动。再点链接,惊闻老先生已于去年三月份仙逝的消息,心中黯然。在网上读了几则讣告,一则说是“高先生从来是那个终日无忧的快乐人,活了九十六年含笑而去。”, 心想确实符合我心目中对先生的想象,稍感宽慰。只可惜了语言界至此少了这么一位可爱的大师。

才华出众

说画画,乔志高也会画画,炭笔素描尤其精到。老派书生有这份能耐,上台披上戏袍全是《牡丹》《西厢》的才士。宋淇先生写《红楼识小》那阵子给我写过信说起曹雪芹的艺事,也说起乔志高的艺才,那封信一时找不出来了。八十年代有一回高先生来香港,林太乙请吃午饭,人不多,吃得高兴谈得也高兴。高先生谈起西洋政治漫画的线条,还谈起铜版画,说他早岁很想画铜版画,可惜工序太烦琐打消念头了。我公文包里刚巧有几张伦敦刚寄来的MarkSeverin线条画藏书票,高先生看了老半天频频赞好,说欧洲风味够浓:“你该写一系列小品谈英国旧书旧插图,”他说,“像当年新月派介绍Beardsley。”那一弯新月怕是追不回来了,梁实秋先生也说越老越记得老《新月》里的欧风美雨,总想着洋书艺术可以借鉴之处还很多。那天林太乙说高先生给徐先生画的速写极像,他听了一阵高兴答应我回美国找一张人物速写送给我,后来各自都忙没了下文。我新近拿到的这幅西弗琳铜版仕女图高先生一定喜欢,他喜欢这样的线条。

高先生和我是前辈后辈之间的交往,跟宋先生和我的交往一样,我虚心请益,他们慷慨教诲。我这辈子命中多贵人,高攀的前辈实在太多,从前涉世浅薄,不守分寸,偶然写写他们不是太浓就是太淡;近年自己的岁数匆匆到了当年他们的岁数,我加倍省悟前浪的壮观和后浪的孱弱,伤逝之念越深,附骥之情越怯:这篇小品不是悼文。

上一篇:苏廷礼

下一篇:索菲扬·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