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燕

时间:2024-01-17 06:55:07编辑:小简

沈艳燕的个人简介

沈艳燕,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土生土长的羌族女子,自幼从祖母和母亲那里学到了精湛的羌绣技法。沈艳燕十几前下岗后,先去从事殡葬服务,后来又于2005年领着40名羌族妹子进京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她是绵阳市再就业明星,曾经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

简介

沈艳燕,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土生土长的羌族女子,自幼从祖母和母亲那里学到了精湛的羌绣技法。沈艳燕十几前下岗后,先去从事殡葬服务,后来又于2005年领着40名羌族妹子进京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她是绵阳市再就业明星,曾经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 2008年,得知5.12大地震给家乡平武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后,沈艳燕毅然将自己在北京经营情况良好的家政服务公司转交给别人,并决定回乡发展羌绣产业,在传承、保护古老的羌族非物质文化的同时,解决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三年来,她跟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感受同努力,共同重建家园。

个人事迹

羌绣既能创收,也能疗伤 2009年4月,沈艳燕成立了平武县传承职业培训学校。沈艳燕说:“这些妇女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愿意,我都愿意教她们。”三年来,她已经培训过一千多名绣娘。绣娘们每年除了做农活和家务,靠羌绣还能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令她感触最深的是,羌绣不仅能给灾区乡里乡亲的绣娘们带去一些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工作使一些人渐渐淡忘痛苦,对她们有疗伤的效果。牛飞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她的女儿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这令她非常悲伤难受。沈艳燕得知后便和她谈心交友,鼓励她学羌绣,使她渐渐变得快乐,渐渐地淡忘了地震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看到用羌绣这一羌族人特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帮助身边的姐妹忘记痛苦、自立自强,沈艳燕感到非常欣慰。

羌秀产业拥有广阔的前景 在带领当地绣娘们发展羌绣产业的过程中,沈艳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她一直坚信,羌绣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见到沈艳燕的时候,她刚从平武县里回来争取银行贷款。沈艳燕告诉记者,根据她这些年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深入可行性研究,她对羌绣产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将来羌绣业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做好羌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沈艳燕把羌绣的传统元素收集整理,再融入现代元素和文明,使之变成一种更具附加值的产业,从而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沈艳燕和她的绣娘团队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支持。2010年9月,沈艳燕的羌绣产业在绵阳市总工会的引荐下,获得了YBC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十万元的无息贷款和资源配置,这是该项目目前在绵阳市发放的最高额度的贷款。沈艳燕为绣娘开办培训班的事,也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并邀请她参加该组织牵头在九寨沟举办的民间文化研讨会,绣娘们精湛的作品令与会的文化专家赞叹不已。

走进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 平武县牛飞村,就是沈艳燕和她的绣娘们共同奋斗、共同建设的家园。如今,村民们都住进了灾后新建的房子,他们也在思考、探索和努力怎样争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重建使牛飞人安居,羌绣业就是他们乐业的重要途径。采访中,记者参观了沈艳燕带头修建的牛飞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沈艳燕介绍说, 产业园是她投入了很多心血的工程,是她三年来最大的成绩。在培训绣娘的过程中,她渐渐感到只培训是不够的,要给她们一个基地,为她们搭建市场的轨道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将绣品形成统一的质量和品牌,再走向市场。从而形成从培训到回收再到收益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沈艳燕说,目前羌绣作品的销路非常好,已经销往上海、美国、法国等市场,从而使当地绣娘们得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目前沈艳燕正在抓紧产业园前期的基础建设,在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下,该项目建设、完善进展顺利,预计5月份初步完成,届时将形成一个集羌族歌舞、饮食、农耕、信仰为一体的羌文化休闲、度假、体验的走廊,进而更好地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

上一篇:宋维成

下一篇:潘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