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辅的个人简介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兄长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弟,东汉末年将领。孙辅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又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等。建安四年(199年),孙辅随孙策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因功被任命为庐陵太守。后升任平南将军,假节兼任交州刺史。孙辅后担心孙权无力保守江东,便遣使与曹操暗中来往,事情泄露后,孙权将他软禁起来。数年后去世。人物信息
姓名:孙辅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朝代:三国时期
籍贯:不详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字:国仪
官职:交州刺史
家庭成员:兄:孙贲,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
人物简介
三国时吴宗室。字国仪。孙贲之弟。以扬武校尉辅佐孙策平定三郡。孙策征伐丹杨七县,派辅屯守历阳以拒袁术。又从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身先士卒,有功,策遂立辅为庐陵太守。后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后因遣使与曹操私通,被孙权幽禁。
历史记载
《三国志孙辅传》
孙辅字国仪,贲弟也,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三郡。策讨丹杨七县,使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馀民,鸠合遗散。又从策讨陵阳,生得祖郎等。江表传曰:策既平定江东,逐袁胤。袁术深怨策,乃阴遣间使赍印绶与丹杨宗帅陵阳祖郎等,使激动山越,大合众,图共攻策。策自率将士讨郎,生获之。策谓郎曰:“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非但汝,汝莫恐怖。”郎叩头谢罪。即破械,赐衣服,署门下贼曹。及军还,郎与太史慈俱在前导军,人以为荣。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辅为庐陵太守,抚定属城,分置长吏。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典略曰: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因权出行东冶,乃遣人赍书呼曹公。行人以告,权乃还,伪若不知,与张昭共见辅,权谓辅曰:“兄厌乐邪,何为呼他人?”辅云无是。权因投书与昭,昭示辅,辅惭无辞。乃悉斩辅亲近,分其部曲,徒辅置东。数岁卒。子兴、昭、伟、昕,皆历列位。
孙姓来源
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于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妫,于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敬仲四世孙名无字。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于乐安。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孙姓世居富春,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帝。
4、出自复姓侯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子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 孙姓又出荀姓,是战国时著名学者荀子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
5、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的贤臣,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孙姓的另一大宗。
6、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唐代时期,中原的孙氏曾经两次向福建移民。
7、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
8、出自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拔拔氏改单姓孙氏,是为河南洛阳孙氏。
水利学会的创办人孙辅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暨七届三次理事会和2001学术年会上获悉,中国水利学会近日为中国水利的前辈张含英孙辅世严恺张光斗颁发了“功勋奖”。在纪念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分别为张含英老人、张光斗院士颁奖。
百岁老人张含英、孙辅世均是中国水利学会的创办人之一,他们与90多岁严恺院士、张光斗院士都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辅被山东省统战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评为“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