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仪贞的个人简介
(1889--1966)又名义贞、毅贞,四川省忠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基本内容
生平经历
1889年出生于贫苦的船工之家,7岁丧父,10岁丧母、兄,在穷苦船工帮助下逃脱当地富豪强抢(童养媳),逃往外地谋生。1901年(12岁时)经人介绍到汉口投奔经营药店的钟繁堂并认为义父。1905年,在义父的撮合下与药店伙计杜酋康结为夫妻,1910年与夫受派到远在大西北的兰州开设分店。到兰州后,他们在道升巷69号租用“兴文社”三间铺面开办“兰州中外大药房”,出售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各种中外西药。
1925年底,兰州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张一悟任书记,钱泉、宣侠父任委员。钱泉、宣侠父等人以江浙老乡关系结识了秦仪贞夫妇。在钱泉、宣侠父的启发教育和培养下,秦仪贞很快提高了思想觉悟,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的家便成了甘肃特支秘密活动据点。她以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娘――杜太太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积极地帮助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甘肃特支经常在她家接头、开会,她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人员联络、警戒放哨、信息传递、后勤保障等任务。
1927年2月,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诬告,钱泉被捕。秦仪贞借助家住延寿巷的江苏藉妇女张氏及其女儿每天为钱送饭,传递组织指示和狱中信息。不久,钱泉被押往西安,特支通过在国民联军中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同志做工作,钱泉被营救出狱后,离开西安去江苏开展革命工作。
李大钊同志在北平遇害后,特支在兰州举行追悼李大钊烈士大会和游行示威,秦仪贞积极动员大批妇女前去参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玉祥“礼送”国民军中的共产党员出境,兰州的局势急转直下。1927年冬,兰州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决定再次转移,明显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和骨干分子立即转移。她将党的文件、学习材料及有关书籍、照片销毁后,以采购药品为名,携带兑换成金银首饰的药款,积极援助转移时无路费的同志。秦仪贞与谈仲瑜、王陶、王友章、张一悟等化装成商人,离开兰州。
1928年初至1934年秋,秦仪贞在上海地区进行了7年的战斗生活,其间参予安葬与妥善处理钱泉烈士善后事宜。并对烈士母亲在经济上大力支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继续担任地下交通员。“一?二八”淞沪战役中,投身参加上海人民支援l9路军的活动。此时,上海党组织连遭破坏,蒋介石一次次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国家民族和党的危难,使仪贞忧虑重重,加之长期经济拮据,生活过度劳累,以致病倒上海。这时,兰州“中外大药房”也因药源困难,又经两次被抢、被盗,趋于倒闭,丈夫杜酋康数次函电催促她回兰。为了在兰州继续坚持革命活动,她途经西安时从“老德记”药房赊到一批药材带回兰州,一边经营一边设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1938年初,张一悟同志带着在济南监狱被敌人折磨致病的身体回到兰州。经中共甘肃工委批准,张一悟与秦仪贞单线联系。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党中央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秦仪贞全力协助“八办”积极开展接待、服务、安全保障等工作。1939年到1948年的10年间,张一悟尽管遭到敌人的追捕、通缉,生命几度垂危,但在秦仪贞和同志们的精心保护和照顾下,一直安然无恙。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秦仪贞积极参加各项恢复和建设活动,先后被选为兰州市城关区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市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兰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市一至六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妇女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66年4月20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