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臣

时间:2024-01-15 07:27:14编辑:小简

乔瑞臣的个人简介

乔瑞臣,1958年出生于北京通州,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师,中国北京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南旺杯书画大展主编,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南旺分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顾问。

人物简历

自幼从师学习书法,19岁参军入伍,作品多次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登载》,在“海军北海舰队书画作品展上多次获得创作奖。

1994年入学中国书法协会培训中心高等书法班学艺,聆听沈鹏、刘艺、张旭光等名师的教诲,遵守取法于古,求新于时、承古创新、读书、临帖、悟道、创作的原则,临贴求其精,创作求其神,注重书家,人品学养、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的态度,深钻不辍、研习三十余年,自求率真、自然完美,其作品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艺术简历

“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这句齐白石称石涛画意的心语,是严冬在友人处看到乔瑞臣先生的墨宝时,不由想起。眼前展现的,是俊朗神秀、深厚圆润、氤氲古意、展吐清芬的翰墨,未见其人,即知其心。及至相见,温润谦恒,存心中正,不随世改易的实德,从其临池挥毫如入禅定的三昧中可感可品。

人物生平

因着对书道与生命的认知,他仿效先哲,绝异学,求实悟,于1994年进入中国书法协会培训中心高等书法班

深造。在苦志深修的三十多年里,他韬光晦迹,不恃浮华,勤学聚德,遵守取法于古、求新于时、承古创新、读书、临帖、悟道、创作的原则,临帖求其精,创作求其神,以深蓄厚养、博观约取的态度,深钻不辍。几度妙悟,数载实证,至化无所化时,作品臻于率真、自然、完美。

从他早年的求索,到后来的以道自适,也离不开赵朴老和启功人品作品对他的影响,对生养他的家国、培养他的军旅、激励他的磨难、成就他的师友,报恩之心,溢于言表。

薰风习习,果熟飘香。2009年,与著名书画家娄师白、谢启晃、张学鸿等共同创作了10米长卷《汶上漕运分流图》,获得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鉴评证书,在山东汶上县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曾在多家报纸期刊登载,在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书画界有着极高的赞誉:书道大家,出神入化。

自古及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心的探索,书家有“书为心画”、“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型”、“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的理论,中国禅宗有“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的棒喝,欲对心有所了知,须有光风霁月的修养,参赞天地的心胸,仁慈智慧的行谊,行解相应的体证,这些都建立在人本位上,书道的根基是德。

林语堂先生说,“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极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要真正了解和懂得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最终还得回归到儒、释、道这个厚重的民族根本,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个形而上的高度――道。

仰止书道,无论今古,一幅上乘之作乃至神品的后面,都有一种宏旷的器识,蕴涵中国文化的精神,随着人格的完成,返璞归真,人成书道成。

荣誉及成就

同著名书画家娄师白、谢启晃、张学洪等共同创作10米长卷《汶上漕运分流图》,获得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鉴评证书,并在山东省汶上县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曾在多家报纸期刊登载。(来源:中企新闻)

乔瑞臣中国当代书法家,中南海特邀客座书法家,被中国书画研究会授予书法师称号,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师,北京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历届“中国大运河全国书画大展”评委,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南旺杯全国书画大展主编,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南旺分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顾问。

上一篇:师田手

下一篇:任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