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岳

时间:2024-01-15 01:54:38编辑:小简

司马岳的个人简介

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司马岳 - 基本简介

晋康帝司马岳,初封吴王,后改封琅王牙王。成帝于公元342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元”。

司马岳在位期间,重用庾泳、庾翼,防范北方后赵国君石虎的南下。

公元344年9月,司马岳得病,日益沉重。这时他还没有指定嗣君,大臣们遥问带兵在外的庾泳、庾翼两人,两庾认为应当立年龄大些的皇室成员为嗣君,而大臣何充却建议立时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为太子,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两庾在外鞭长莫及,在朝大臣终于册立司马聃为太子。戊戌日,司马岳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式乾殿。

司马岳死后谥号为康帝。

司马岳 - 重要人物

庾氏与桓温:庾氏是东晋著名的外戚,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双方的对立是东晋士族门阀矛盾中,与王谢矛盾相似的主要矛盾。晋明帝去世后,庾皇后临朝,庾氏开始执掌朝政。经过苏峻事变,庾亮不再主政,他先担任豫州刺史,以后又担任了荆州刺史。他的弟弟庾冰、庾翼也先后担任要职。晋成帝去世,庾冰、庾翼主张立晋康帝,保持舅氏的地位,何充主张立晋成帝的儿子,何充与庾氏兄弟开始有矛盾。晋康帝的皇后褚氏就是后来在东晋发挥重要影响的崇德太后。晋康帝去世后,庾氏兄弟要立简文帝司马昱,他们认为国有强敌,应立长君的观点正确,与晋康帝都是积极主张北伐。何充主张立太子,最终褚太后抱着年幼的晋穆帝垂帘听政。为此庾氏兄弟对何充非常不满(何充传)。而褚太后与何氏家族结盟,晋穆帝的皇后就是何氏。桓温是何充的亲信,与何充关系最好的还有褚裒和殷浩,何充曾经说:“桓温、褚裒为方镇,殷浩在门下,我无劳也。”

桓温同庾氏严重的矛盾就是从这时开始了,他在庾翼去世后,强行废黜了他的两个儿子,控制了荆州,桓氏家族的兴起是建立在庾氏被废的基础上的。桓温与庾翼的私交也很好,庾翼对晋成帝赞扬桓温,庾翼要北伐,朝廷也只有桓温和司马无忌支持他。可是桓温现在投奔了何充,废庾翼儿子,与庾氏结仇。桓温对庾翼的兄长庾冰一家的打击主要是在他支持废黜晋废帝海西公时候,他与庾氏结仇后,随着权势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打击了与自己争夺何充集团首领的殷浩以后,完全掌握了原来何充集团,形成新的桓氏集团,成为与崇德太后、简文帝司马昱并列的三大政治集团首领。晋废帝的皇后是庾氏,庾冰的女儿。在他的支持下,庾氏集团的势力有所恢复,这引起桓温的忌恨,他在征得崇德太后同意后立简文帝,桓温这样作是冒险的,当时简文帝不同意废帝,这也是桓温劝进时他只是痛哭不语的原因,崇德太后的意见成为关键,桓温在请示她时,紧张得直冒冷汗,如果有谢氏等家族支持的崇德太后反对,就可能形成简文帝集团,崇德太后集团,再加上皇帝的庾氏集团共同对付桓温集团,那对他是灭顶之灾,他怎么能不害怕得冒汗呢?得到崇德太后支持后才如释重负,随后开始打击与他矛盾最大的庾氏和琅琊系的势力,这场政治镇压是残酷的,庾冰有七子,庾希早先被桓温弹劾免官,隐居,得知桓温废帝,迫害庾氏,和弟弟庾邈逃亡,庾倩是武陵王的长史,最有才干,桓温最忌讳他(庾冰传)。桓温打击武陵王也因为他与庾氏关系密切,武陵王是琅琊系拥护的,他的亲信王彪之最早被桓温打击,后来投奔了简文帝。王彪之为武陵王说情未成,直到简文帝亲自过问,桓温才放过武陵王。而庾倩和弟弟庾柔被桓温处死,庾冰担任广州刺史的儿子庾蕴闻变服毒自杀。后来庾希等人以海西公名义起兵攻桓温,失败被杀,庾冰的子孙只有少数得到幸免。庾亮孙庾揩后也被桓玄所杀。

司马岳 - 晋康帝皇后

褚蒜子,祖籍河南禹县,于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出生。褚家世代高官,乃是自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之一。她的曾祖父褚给在西晋武帝时担任安东将军,她的祖父褚洽曾任武昌太守,至于她的父亲褚裒,更是一代名人。(

上一篇:塔里格·拉玛丹

下一篇:苏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