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拾子的个人简介
谭拾子(前?年至前226年),战国时期齐国人(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齐国大夫。约为齐师围谭后第16代谭子。负责齐国对谭邑的管理和齐国外交事务,任齐国制陶工官。 谭拾...简介
谭拾子(前?年至前226年),战国时期齐国人(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齐国大夫。约为齐师围谭后第16代谭子。负责齐国对谭邑的管理和齐国外交事务,任齐国制陶工官。
谭拾子与名重于时的战国四公子即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齐名。先后协助田齐⊥酢⑻锲胂逋酢⑻锲胪踅ㄖ卫砥牍肴稀N肥戏钗涠谥妫裎还┓钤诩醚艨ぁ
事件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君曰:“有。”“君满意杀之乎?”孟尝君曰:“然。”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战国策?齐策四》
【译文】
孟尝君被逐出齐都,后来又返回,齐人谭拾子在国都边界上迎接他,并问孟尝君说:“在齐国的士大夫中,有没有你怨恨的人呢?”孟尝君说:“有。”谭拾子说:“您把他们杀了,就满意了吧?”孟尝君说:“是的。”谭拾子说:“事物总有它发展的必然结果,道理也有它发展的必然规律,您知道吗?”孟尝君说:“不知道。”谭拾子说:“人总有一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有钱有势,别人就会来亲近他;若贫穷低贱,别人就会远离他,这就是道理发展的必然规律。让我拿市场来打个比喻;早晨市场上人很拥挤,晚上市场上人就空虚,这并不是人们早晨喜欢市场,晚上就厌恶市场。只是因为早晨市场上有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大家都奔赴那里。晚上市场上没有东西了,所以大家都离开那里。希望您不要怨恨齐国的士大夫。”于是孟尝君就从簿子上全部划去了五百个他所怨恨的人的姓名。不再提起这件事了。
另《风俗通义?穷甬》:孟尝君逐于秦,见反,谭子迎于保唬骸熬褂谄氪蠓蚝酰俊泵铣⒕唬骸坝小!碧纷釉唬骸叭缫庠蛏敝酰糠蚋还螅蛉苏橹黄都蛉苏ブ4宋镏刂粒碇倘灰玻妇鹪埂G胍允新郏桑Χ檠桑浅υ髦玻笤诠释龉嗜ァ!泵铣⒕唬骸敖魇苊!庇谑窍魉拐呙选?
两者说法差距不大。透过早市的聚散,谭拾子看到人们追逐利益的心态,他告诫孟尝君,士人对他也是抱着同样的趋利避害态度的:有利则来,无利则去,"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谭拾子认为,这是永恒的天理,孟尝君不应当对那些势利的士人有所不满。这反映了战国时代普遍的物质主义精神。
拾子时谭国已名存实亡,按《说苑?正谏》:“桓公曰u2018 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与者,仁也。”这说明公元前684年齐师围谭,三年后撤军,尽管谭国并没有灭亡,但实际上已成为齐国的附属国,以至到战国后期则完全成为齐国的属邑。
谭子这一席话,以市场的朝盈夕虚比拟人情事故的盛衰炎凉,不难看出这大概是谭子从自己家族的兴亡史中体味到的由衷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