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经宇的个人简介
苏经宇,博士生导师,国家岩土注册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等。苏经宇 - 一、基本情况:
苏经宇,男,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岩土注册工程师,北京工业大
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兼任国家减
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勘查设计协
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
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隔震减震技术专
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建设部城市抗震设防区划与防灾规划灾害审查委员会委
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城镇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
京市城市规划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东城振动学会副理事长等。
苏经宇 -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该方向特点是以土木工程为基础,综合灾害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相关领域拓展的新方向,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运用高新技术程度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方向。
2、工程结构隔震(振)减震(振)。该方向特点是突破传统抗震(振)方式,引入机械或化工等领域相关技术与工程结构相结合,使传统土、木、石为主的土木工程与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隔震(振)减震(振)方向。
苏经宇 - 三、在研课题:
1、智能型水平与竖向隔震体系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2、城乡综合防灾战略研究(建设部);
3、泉州市抗震防灾规划(泉州市政府);
4、厦门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厦门市政府);
5、建设系统反恐怖应急体系研究(建设部)。
苏经宇 - 四、科研成果
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省部级纵向研究30余项,横向百余项,负责与参加多
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编制、40余个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近百万平方米
的隔震新技术推广和设计审查。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合作专著7部,译著1部。获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
苏经宇 - 五、相关论文
1.从汶川地震谈学校建筑的抗震防灾 马东辉 郭小东 苏经宇 王志涛
2.加强大震下我国城市用水保障能力的建议高忠伟 郭小东 苏经宇
3.考虑有效应力的软土固结系数变化规律 张明 赵月平 王威 赵有明 马东辉 苏经宇 ...
4.基于云模型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王威 田杰 马东辉 苏经宇 韩阳
5.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性能研究 王世敏 高小旺 苏经宇
6.面孔吸引力加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翟洪昌 张维 苏经宇
7.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板铰接节点性能试验研究 张玉敏 陈静 孙翠娟 苏幼坡 苏经宇
8.3DIB三维基础隔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赵亚敏 苏经宇 陆鸣
9.文化遗产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及指标研究 高忠伟 王志涛 苏经宇 郭小东
10.基于贝叶斯随机评价方法的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分析王威 田杰 苏经宇 马东辉
……
苏经宇 - 六、相关评论
1 过去我们国家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重点设防,那时候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全国重点工程考虑设防,一般的民用工程没有考虑设防。
2 唐山大地震,震出了一个我们国家全面设防的规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对今后抗震防灾具有指导性的东西
3 1978年前国家对建筑要求是重点设防,1978年后转为7度区以上全面设防。如北京,1978年后是按照8度区设防的,有很多老房子就不符合建筑标准,那时候国家出钱,全国性的,首先对公共建筑进行了加固,这个工作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初。大概到1995年左右,国家又对首都圈内进行了加固,比如首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都进行了加固。
4 城市中将来什么样的房子既经济又安全,我们的目标是:大地震来了房子不但不倒,还要舒适,物件都不被破坏。
5 从近几年巨灾来看,突出的教训是重点不突出,设防不突出,要坏一起坏。如汶川地震房子倒了,救灾通道也坏了,外边救援进不去,里面形成孤岛。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从区域层面考虑多道防线、多种措施、点线面结合,而不是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