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士升的个人简介
钱士升(1574-1652),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明嘉善魏塘镇人。为人热情好客,未登第时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倡导理学,精通周敦颐、朱熹之学说。基本资料
姓名:钱士升
性别:男
出生:1574年
逝世:1652
国籍:中国
时代:明朝
籍贯:明嘉善魏塘镇
民族:汉族
身份:状元
个人经历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其时阉党窃国,罗织善类,至天启年间更加猖獗,天启初,以养母乞归。遂以终养乞归,杜门十载。后进詹事府左中允,未赴任。
江西万Z受魏忠贤陷害惨死,钱士升破产以恤其家,为东林党人所推崇。崇祯元年(1628)起用为少詹事,主管南京翰林院,总裁《实录》。次年,值业师钱龙锡被捕,即告病归里。崇祯四年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代理尚书职务。任内奉旨祭告皇陵,见土地多荒芜,上疏建议减旧欠,招流亡,广开垦。崇祯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次年二月,进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参与筹划国家大事。曾连续提请停事例,罢鼓铸,严惩赃吏,停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等事,思宗悉听从,责成抚按操办。其时庄烈帝(即明思宗崇祯)操切(操切亦即急于求成),东阁大学士温体仁又以刻薄佐助,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宽、简、虚、平”《四箴》以献,主张“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大指讥切时政,深中时病(建议切中时弊),以此失帝意,明思宗虽然采纳其言,渐不满,心殊不悦。以“沽名”为罪,引罪乞休。不久,武生李Q请求推行搜刮江南富民的籍没法,士升以为“此横议动摇人心”,拟旨下刑部提问李Q,思宗不许。士升抗疏力辩,并以去就相争,触犯思宗,于崇祯九年四月称病求归,致仕归乡,在嘉善东门外景德讲寺大悲阁之西,营建放下庵,以更雨堂作祠堂,并捐祠田120亩。1644年甲申变后,与嘉兴知府钟鼎臣、给事中马嘉植、翰林屠象美等举兵反清,事败,削发为头陀。士升精研易学,病危时,犹有“易学垂成,遽尔永诀”之语。
流传著作
著作有《表忠记》、《易揆》、《逊国逸书》、《增削南宋书》、《论扉奏章》、《赐馀堂集》、《五子近思录》、《庄子四篇诠》、《楞严外解》等。清《嘉善县志》收录其《定人心消乱萌疏》、《敬抒积悃疏》等文10篇。
钱士升(1575年-1652年)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明嘉善人。为人热情好客,精通周敦颐、朱熹之学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友好。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魏大中、赵南星被难,钱士升破产营救之,并为营护。崇祯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献“宽、简、虚、平”四箴,深中时病,崇祯渐不满。以“沽名”为罪,致仕归乡。著有《南宋书》、《逊国逸书》等。参预机务,庄烈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士升因撰简虚平四箴以献,大指讥切时政,以此失帝意,引罪乞休。有“周星揆”、“南宋书”、“明表忠记”、“逊国遗书”。
明史记载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祸,及江西同年生万G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
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四年,起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祭告凤阳陵寝,疏陈户口流亡之状甚悉。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请停事例,罢鼓铸,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怿也。
无何,武生李肜细换В涔伲惺资导恢āJ可裰庵枷滦滩刻嵛剩鄄恍恚傥绿迦仕旄那崮狻J可唬骸按寺冶疽玻币匀ゾ驼!蹦耸柩裕骸白猿缕粜卵允拢檬°恕1壤唇瓒诵医撸捣庇型剑晃从械寥绛者也。其曰缙绅豪右之家,大者千百万,中者百十万,以万计者不能枚举。臣不知其所指何地。就江南论之,富家数亩以对,百计者什六七,千计者什三四,万计者千百中一二耳。江南如此,何况他省。且郡邑有富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地方水旱,有司令出钱粟,均粜济饥,一遇寇警,令助城堡守御,富家未尝无益于国。《周礼》荒政十二,保富居一。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K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而欲行圣明之世乎?今秦、晋、楚、豫已无宁宇,独江南数郡稍安。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疏入,而严路ㄋ咎嵛省5郾ㄔ唬骸凹从撩笆枰炎阒轮阌辜臣场!鼻笆栉健端捏稹芬病J可叹澹锲蛐荩奂葱碇
士升初入阁,体仁颇援之。体仁推毂谢升、唐世济,士升皆为助。文震孟被挤,士升弗能救,论者咎之。至是乃以谠言去位。
友人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无锡泾里(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明代思想家,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也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天启初年,赠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官。崇祯初年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初七,顾宪成诞生于顾氏祖屋“端居堂”。他家境清贫,自幼好学,常夜读达旦。隆庆四年(1570年),补邑庠生员,治程朱理学。万历四年(1576年),举乡试第一,万历八年(1580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万历十年,调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历任考功司。官至吏部文选郎中。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号景逸先生。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明朝政治人物,东林党领袖之一。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官行人[1]。二十一年,因上疏得罪内阁而被贬,后回归故里。三十二年,与顾宪成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明熹宗即位后,被起用为光禄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铲除外戚、勋贵及浙党方从哲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又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揭露魏党崔呈秀贪秽而被罢官,再归故里。六年被捕后,认为忠臣不可辱而自沉死,其自沉之处即为今“高子止水”[2][3]。崇祯初被平反,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有遗著《高子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