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弘的个人简介
西汉眭弘(178) ,西汉鲁国蕃县、今山东滕县西南人,字孟。少好游侠,长改行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任符节令。昭帝时,泰山有大石自立,上林苑枯柳复起,他推《春秋》意,认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旋坐“妖言惑众,不逆不道”,为霍光所杀。
人物生平
眭弘(suī hóng)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是时,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以为“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外。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袄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
后五年,孝宣帝兴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u200b
与谶言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u200b
事件一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泰山是古时天子进行封禅之地,对于当时地汉王朝来所有人来说,既神秘、又神圣。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让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u200b
事件二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 上林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奇特,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现又逢春,营养合适,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是太神了。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有一个人不但猜了测,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说出来;还不是当茶余饭后的话资说说,是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上了书。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真是傻到家,也迂到家!汉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小小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 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u200b
结果五年之后,眭弘之言验。 孝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之人,果名"病已"! 这个病已,一,出自故废立之家。病已是武子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被人陷害,其"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此孙系于长安狱中。大臣丙吉"哀皇孙无辜",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保全皇孙。 二,眭弘言"当有匹夫为天子"。 病已虽出自故太子之家,但到他时,皇家的所有资源,都已清零。丙吉救出他后,送给他外婆扶养。成年后,掖庭令张贺是故太子旧臣,思太子之恩,想以孙女妻之。张贺的弟弟张安世说:"曾孙虽为太子之后,但现在是庶人,能足衣足食在活下去,就不错了。又何必让孙女去跟他受苦啊?"贺乃止。连一小小的掖庭令的弟弟,都不把他当回事,病已这个匹夫,也确实是当到家了。 后因孝昭无嗣,昌邑荒诞,历史的偶然,给了他刘病已机会。只不过,病已不是眭弘所说的姓公孙氏,他也姓刘。眭弘错解了虫食文"公孙"之意,"公"是指皇家。虫食文"公孙病已立",按后来应验的结果看,就是"公(皇家)孙病已立"。 这一谶言,正史里也做了记载。病已被立为帝时十八岁,"泰山石自起立"、上林出现"虫食文"时正是十三左右少年。
眭弘说:“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好家伙!眭弘预言将要改朝换代,他自己也不知道谁要当皇帝,他接着说:“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眭弘的意思是请皇帝让位。
眭弘在家里对着墙角偷着说说也就算了,他居然上书汉昭帝。当时大将军霍光掌权,非常讨厌这件事,于是眭弘被下狱,判为妖言惑众,大逆不道,处死了,连代为上书的人也一并给处死了。说实在话,如果霍光真有自信,对这事应该是一笑置之,不予理睬。但是霍光理睬了,还把眭弘给杀了,连代为上书的人也杀了,难道说眭弘说到了霍光的痛处?霍光似乎是想严禁人们讨论类似问题。u200b
贡献
儒家讲师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
韩婴死后,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曰,至期日果灾。
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上为选师,始昌为太傅。年老,以寿终。族子胜亦以儒显
名。u200b
公羊派代表人眭弘和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为代表公羊家,眭弘等人拓展了公羊学的发展。
公羊家和谷梁家都主张尊王说、内鲁说。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公羊家以西汉董仲舒、眭弘和东汉何休为代表。《公羊传》的思想直承《春秋》,侧重于从《春秋》尊王攘夷思想延伸而成的“大一统”、“拨乱反正”观点。西汉初年,以尊王为主体的春秋公羊思想,成为朝野的依据。而公羊学派在公羊学被立为学官之后,更是大大的扩张了势力。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好言“天人感应”与“阴阳灾异”,由是“谶纬”之学大兴。汉宣帝时期,谷梁传成为春秋的权威解释,公羊学随之没落。u200b
史籍原文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是时,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以为「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外。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袄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后五年,孝宣帝兴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
夏侯始昌,鲁人也。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后,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曰,至期日果灾。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上为选师,始昌为太傅。年老,以寿终。族子胜亦以儒显名。
夏侯胜字长公。初,鲁共王分鲁西宁乡以封子节侯,别属大河,大河后更名东平,故胜为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袄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巨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胜从父子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门名经,为议郎、博士,至太子少傅。胜子兼为左曹太中大夫,孙尧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曾孙蕃郡守、州牧、长乐少府。胜同产弟子赏为梁内史,梁内史子定国为豫章太守。而建子千秋亦为少府、太子少傅。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好钟律,知音声。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
永光、建昭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私、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此原文源自 《汉书?眭弘传》 u200b
眭弘,其谶言u200b事迹和其悲惨的结果被网友戏称为,“生不逢时,哀其不幸也”其名字也是被引申为多层意思。
例句:
1.
A:今天我真不幸啊,出门踩到了水坑????
B:您老真“眭”也。
解释:略带有调侃之味,表示一种同情和幸灾乐祸
2.
A与B在为考试紧张冲刺
A:何苦那么认真呢?
B:你以为你是眭弘吗?
解释:眭弘料事如神,在此B引用其谶言u200b之说来讽刺A对考试的懈怠和过分自信
3.
B在路上相遇A,A在路边唱着阿里巴巴
B:你原来是眭弘啊
解释:“眭弘(suī hóng)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变节在古语中指更换节操,在此B言下之意:A兄,你真没节操,简直和眭弘一样?????
4.
A在卖萌,恰被B看见
B无奈地说了声:A你真眭弘???
解释:眭弘,字孟,然孟与萌同音,B借着这点婉转地表示看不下去A的卖萌,无节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