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可挺

时间:2024-01-06 10:45:59编辑:小简

沈可挺的个人简介

沈可挺,男,1975年生,浙江慈溪人。

个人简介

沈可挺,男,1975年生,浙江慈溪人。1998年、2002年、2005年分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学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报告论文多篇,并经常为《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等财经媒体撰写经济时评。曾参与多项大型国家部委重点课题和福特基金研究项目,并参与组织开发基金、券商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系统。现任职于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领域。

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资本市场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体制转轨中的产业管制问题以及股权分置企业的行为公司金融研究。

主要论著及译著

I.基于CGE模型的经济政策分析

1.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与李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财贸经济》2010年第1期(此文原稿曾于2009年10月在南京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宣读,并曾于2009年11月获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2009年会优秀论文奖;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2.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期(此文曾于2009年11月北京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研讨会宣读;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3.用于中国农民收入政策分析的CGE模型,与贺菊煌(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张晓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

4.不同方案下中国CDM的成本-效益分析:基于CGE的实证模拟,与徐篙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6期;

5.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GE模型,与贺菊煌和徐篙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此文前一稿曾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天则双周论坛宣讲,参见天则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No.27,2001);

6.中国实施CDM项目的CO2减排资源:一种经济-技术-能源-环境条件下CGE模型的评估,与贺菊煌和徐篙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7期;

7.CGE模型建设与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国家战略研究,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此文为会议综述);

8.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s on China’s Exports, with Li Ga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 , 2010 (9).

9. Analyzing the Impacts of Carbon-Motivated Border Tax Adjust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Exports--A CGE Based Simulation, with Li Ga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Oct., 2010.

10.Analyzing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s in China with CGE Models, with He JuHuang and Xu SongLing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CA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Sino-Korea-U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Workshop, Beijing, China, 23-25 May 2001.

II.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1.中国高耗能产业及其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龚健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合作,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2.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报告,与李钢和郭朝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9期(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与李钢和郭朝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9)》,金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

4.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区域金融生态,与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9)》,李扬、王国刚、王松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

5.“碳关税”争端及其影响,载于《世界经济年鉴2009/2010》,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月;

6.世界环保产业发展综述,载于《世界经济年鉴2008/2009》,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1月;

7.企业综合成本上涨的现状及对策,与李钢、李勤和靖鉴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8)》,金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

8.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与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合作,载于《中国金融》2008年第2期;

9.地方与中央:投资冲动与可持续发展,载于《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三卷)》,郑易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该项目由福特基金会资助;此文曾获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年会优秀论文奖);

10.资源管理体制:中国经济的困境与出路,载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会议专刊,2006年11月;

11.资源供给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郑易生(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此文曾于2005年9月在上海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宣读);

12.水电工程经济利益关系分析,载于《科学发展观和江河开发》,郑易生主编,华夏出版社,2005年3月(由香港乐施会资助);

13.从加州电力危机看放松政府管制,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S1期;

III.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

1.技术进步、工资变动与汇率调整――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与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合作,载于《金融评论》2010年第2期(此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2.中国股市中惯性与反向投资策略的获利模式,与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合作,载于《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中国股市的泡沫与投资:理论模型,载于台湾正修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统计决策》2005年第2期;

4.涨跌停板制度下中国A、B股市场波动的动态变化,与贺菊煌和刘煜辉(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管理科学》2003年第10期;

5.中国股市中信息反应模式的实证分析,与贺菊煌和刘煜辉(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载于《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6.国债期限与定价问题研究,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7.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美、日、德股市波动相关性分析,与宋飞(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合作,载于《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IV.著作及译著

1.《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9-2010)》,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编:刘煜辉、陈晓升;副主编:沈可挺、安国俊),2011年4月出版;

2.《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主编:李扬、张涛;副主编:王国刚、刘煜辉、沈可挺),2009年5月出版;

3.《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7)》,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主编:刘煜辉;副主编:沈可挺),2007年12月出版;

4.《泡沫与投资:证券市场效率与企业投资行为》,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5.《宏观经济学》,译著,保罗?克鲁格曼和罗宾?韦尔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赵英军、沈可挺、辜海笑、朱勤等译),2009年3月出版;

6.《经济学》第五版中文版,译著,罗杰?阿诺德著,中信出版社(沈可挺、刘惠林、刘光谱等译),2004年1月出版。

上一篇:庞士谦

下一篇:太子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