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维义的个人简介
祁维义,字友仁,湟源县塔湾乡人,汉族,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末年受业于杨治平先生,考取了清末最后一期地方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4年(1915年)任教于西宁市属丙等小学堂,民国6年(1917年)任湟源县北庄小学校长,在任校长期间,他竭诚拥护改革学制,并身体力行,是积极推行新学制、开创湟源教育新局面的主要成员之一。当时的私塾义学皆以《三字经》、《百家姓》等为教材,他任教后,改授国文、算术、唱歌等课,教材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学校一扫过去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局面,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本内容
民国9年(1920年),湟源县城街高等小学建成后,祁遂调往该校任教,同年即培养出湟源有史以来的第一期正规小学毕业生,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民国18年至36年(1929年至1947年),任湟源县女子小学校长,极力倡导女孩子走出家门,上学学习。从“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开创出了女子教育的新局面。他并注意培养妇女师资,鼓励女生深造,倡导妇女参加社会工作,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在致力于学校教育之余,坚持勤奋自学,博通经史,善于写作,尤以书法著称,其书法严谨,苍劲有力,书体自成一家,为人们所喜爱。祁维义终生矢志教育事业,三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桃李遍地,誉孚桑梓。
鉴于他对地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1947年逝世后,县上各界人士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三四百人参加葬礼,表达了群众对湟源县教育事业先驱者的崇敬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