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阱

时间:2024-01-06 03:09:29编辑:小简

蜃阱的个人简介

涂宗瀛,号朗轩,安徽六安人。以举人铨江苏知县。曾国O督两江,檄主军糈,累保授江宁知府。同治九年,擢苏松太道。明年,迁湖南按察使。湘民故健讼,都察院岁所下狱辄逾百数。宗瀛为立条教,允首悔,惩诬告,并严定审理功过章程,弊乃稍革。晋布政使,仿朱子社仓法,建立长沙府仓。光绪三年,拜广西巡抚。苗、瑶、倮詈饭;艄憬ㄑй樱⒕⑿⊙е钍椋怪邢埃挥肿宰璐室匀敖渲J苯⒃ゴ蠛担聘Ш幽希钊≠衡磐蚨Ы鹬猓辛魍觯阎郑戏a无依者,设厂收养,强有力者任工作。世与曾国荃赈晋并称云。七年,调湖南巡抚。抚标兵哗变,惩四人而事定。及擢总督,又有武汉教匪之乱,捕诛数十人,亦遂安堵。言官先后纠弹,事下彭玉麟,坐才力竭蹶,纟圭吏议。无何,御史陈启泰劾宗瀛务封殖,仍下玉麟按覆,玉麟后白其诬。时左宗棠督江南,欲规复淮盐、减川引,宗瀛以减川增淮,关川省数十万盐丁运夫生计,因抗疏力争,言:“按年减运,则未运者将尽化为私。纵使湖北置兵徼循,而巫峡流急,盐船下驶,瞬息百里,兵少力不能制,多恐滋生事端。且鄂饷无著,下拂舆情,上亏国帑。”辞恺切。未几,称疾乞休归。初,宗瀛从廷栋讲学,为刊遗集,以理学称。家居十馀载,以徐延旭获谴,追坐举主,下部察议。二十年,卒,年八十三。

前身后事

○六安新周报记者 朱天明

皋城南大门――古镇毛坦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纯朴,人杰地灵;明清老街的历史风貌,当年车马碾过的历史痕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留下的硝烟,让人们对这个历史名镇总是充满无限遐想。

来到毛坦厂,热情的主人会带你到处转转,看风景,读历史,这时我们听到最多的便是关于清朝湖广总督涂宗瀛的故事。

镇上好友山里老叟是一家文学网站的版主,关于毛坦厂的风物掌故早已烂熟于心,说起涂宗瀛的身前身后事更是如数家珍。

指挥部

与毛坦厂中学一墙之隔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抬头望去,门头漆黑的匾额上书写着“涂公祠”三个金色的大字,这里便是清朝湖广总督涂宗瀛的祠堂,建于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了。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可是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指挥著名的张家店战役的地方。

山里老叟的精彩叙述,仿佛将记者带入60多年前的那场鏖战。1947年9月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在皖西地方武装的配合和群众的支援下,在今天的六安市金安区张家店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获得大胜,这便是著名的张家店大捷,该场战役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的第一战,标志着我军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拉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因为毛坦厂镇距离战争的发生地只有20公里,指挥部顺理成章地设在了镇内最宽敞的涂氏祠堂内了。

今天设在涂公祠内的纪念馆,再现了历史经典张家店战役。在这里记者看到复原的“三纵指挥部作战室”、“陈锡联司令员休息室”、“郑国仲副司令员休息室”等历史场景。“巧诱敌、欲擒故纵”,“围顽寇、瓮中捉鳖”,“打援敌、以少胜多”等中国陆战经典战术,也让涂公祠多了一份神圣。

晚清名臣涂宗瀛的发迹史

晚清名臣――湖广总督、例领兵部尚书的涂宗瀛,是从六安走出去的大人物。1812年生于六安东河口镇花石嘴村藕塘埂庄。祖上三代均以教私塾为生。五岁起即随祖父桂林公、父亲蕴辉公在家祠、霍山和六安等地读私塾。十九岁娶沈氏为妻,婚后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期间,他五次参加童子试(即州试),直到25时,方才取得二等案首秀才。

之后,他又开始走上乡试(即省一级的科举考试,当时考场设在南京夫子庙旁)之路,先后四次应考,却是名落孙山。直到33岁时,涂宗瀛五应乡试才中了举人。此后,他又五入京城参加会试考进士,结果与参加童子试、乡试一样,屡考不中,成为当时有名的复读生。

好在他吉人自有做官运,更有贵人相提携。落榜期间,他先后在苏州知府桂超万等处充当幕僚或教书;在大翰林院编修陈介棋公寓开馆教书;应山东布政使吴廷栋之约,在泰安岳麓书院讲学;他一生最重要转折点是的得到京师旧交、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府李鸿章两位清朝重臣的举荐。51岁的涂宗瀛,从此成为曾府中的“三圣七贤”的三圣之一。

后在曾的保举下,升任江宁知府,苏松太道台即上海道台,并兼海关道台。此间,他为淮军提供了大量粮饷,因此又成为淮系人物的重要成员之一。1871年,在李鸿章等人的保举下,涂宗瀛升授湖南按察使。1874年,升湖南布政使。1876年,升广西巡抚。当年升为湖广总督,并领兵部尚书衔。

1894年7月27日,一代名臣涂宗瀛在家中病世,享年83岁。三年后,由次子习咯(忠献大夫、侯选郎中)敬事父母,合葬于今东河口镇西河冲村黄塘埂“仙鹤磨云”宝地。

涂宗瀛从18岁起,一生五应童试,五应乡试,五应会试,历经34年的赶考生涯,衙门,最终当上了湖广总督,成为晚清一品大臣,又可谓大器晚成。纵观涂公一生,真是应了那名古话:有志者事竟成。

不明事

涂宗瀛在湖广总督任上,正是他老年春风得意时,却先后引来三次纠弹。《清史稿》说其中一次是“御史陈启泰劾宗瀛务封殖(可能是说他利用职权贪污占地)。”三次都交钦差彭玉鳞查处,彭均以否认而了案。

可能就因有人告他贪污,涂宗瀛是个“贪官”的消息就在家乡不胫而走。其中有声有色的轶闻就有:一次涂宗瀛将所贪银子,装在花盆下面,上面栽花。用手车往家运。途中遇到钦差彭玉鳞,车夫有意将车翻倒,银子撒满一地。彭钦差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押车夫忙说:“这是涂大人多年积蓄,运回家乡修桥补路做善事的”。

彭说:“那好,等涂大人修好桥补好路,本官再前往祝贺吧。”就这样,涂宗瀛只好在毛坦厂家乡凤凰冲修了一座宝龄桥,在大龙岗与小龙岗交界处修了一条五华里长的石桥路。涂宗瀛修桥修路确有此事,桥路至今尚存。但所用之银是他贪来的,还是他捐献的?就又成了不明之事。

不过据清史记载,他“在原籍置有田产一千数百亩”。“发迹后在六安二道巷建宅第(人称涂氏大公馆)”。不仅如此,涂宗瀛在毛坦厂老街的“光录大夫第”(人称小公馆)和“涂光录公祠”等多处古徽派建筑,如今已成了皖西古文化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建筑用银是否全是涂宗瀛的薪俸,今人当然又无法知晓。涂宗瀛作为封建官僚的要员,在王朝大厦摇摇将倾的混乱之时,还能为人民作了那么多的好事,实为难能可贵。

上一篇:孙龙珍

下一篇:彭家煌(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