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波

时间:2024-01-05 23:42:09编辑:小简

潘天波的个人简介

潘天波,男,安徽无为人,博士,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工艺、设计学、传播学等领域。

2020年,央视《百家讲坛》(CCTV-10科教频道)嘉宾,主讲《好物有匠心》(第一部)。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历史及理论、漆器艺术、传播学的研究与教学。2010年以来,学术研究兴趣集中于艺术美学、艺术传播学、知识社会学等领域。

近年来,主持与承担以下国家课题如下: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元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与漆艺文化研究”(14BG067)。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后期资助课题:“汉代漆艺文化研究”(14JHQ039)。

3.主持全国高校古籍委课题:“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1439)。

4.第一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秦汉西部漆器艺术研究”(05IF141)。

5.第一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汉唐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13YJA760018)。

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13BH079)。

出版著作

2012年以来,出版的著作如下:

1.《现代漆艺美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

2.《变化的传播偏向》,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

3.《符号与心体》,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年。

4.《设计的立场》(第二作者),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年。

5.《大漆与中国文化》(第二作者),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年。

6.《中国西部秦汉漆器艺术》(第二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7.《科研训练理论与实践导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

8.《漆向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福建美术出版社,2017年。

9.《大漆王朝――汉代漆艺文化研究》,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社,2016年。

10.《汉唐丝路漆艺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发表论文

我的学术主张:在人类知识体系中,从来就不存在完全独立的、线性知识。人类文化多以非线性的、错综交叉的或零散知识状态呈现。同时,人类理解力最大障碍在于“眼睛”是会言说的骗子,这个“骗子”工作方法通常是通过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在此基础上也只能想到一些诸如比较、归纳、演绎、统计、逻辑等其他相对高级思维与知识编组工具。我们必须要放弃主观论、单一论、机械论、玄学论等有关“骗子行为”的知识生产与创作方式,必须要回归到协同的、系统的、整体的“间性批评”。“间性批评”是一种被敞开的开放式文化批评策略。只有开放各类知识空间,才能保障知识生产或批评进程的敞开与创进。为此,学术立志毋做拘虚井蛙,而语于海;毋做笃时夏虫,而语于冰;毋做束教曲士,而语于道。

2011年以来,发表主要核心论文:

1.漆艺:当代生态立场下的社会担当,文艺研究,2011年第10期。

2.“致用为本”发墨,装饰,2011年第2期。

3.论日本现代漆艺文化之道,日本研究,2011年第6期。

4.漆艺之艺:手工艺与设计之间,创意与设计,2011年第4期。

5.汉代青海漆器述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6.“守约以治广”与“少即多”,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

7.论析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及其民俗文化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8.“百工咸理”探微,文艺争鸣,2011年第12期。

9.陕西汉代漆器文化探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0.《红楼梦》:漆艺叙事向度的文学解读,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

11.论漆艺与中国古代乐器,人民音乐,2012年第8期。

12.漆艺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第7期。

13.“库鲁真”名实新释,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

14.论韩国现代漆艺文化之道,理论月刊,2013年第3期。

15.消费的产物:一种关于设计新概念的分析,艺术百家,2013年第7期。

16.媒介文化:一种废弃论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7.丝路漆艺与中国美学思想的传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8.政治的偏向:东周诸子传播思想研究,海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9.徐汉漆器文化情境分析,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20.奢华的《髹饰录》:一个知识社会学文本,装饰,2014年第3期。

21.漆艺:中国器物之美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第7期。

22.传感论美学:一个理论的框架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

23.论传媒文化构型力及其知识状态,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24.媒介崛起:现实的消失与废弃,商业时代,2014年第7期。

25.丝路漆艺:被传承的中国文化与美,文化遗产,2015年第5期。

26.《垸髹致美》:一个东“漆”西来的文本,装饰,2015年第1期。

27.《闲情偶寄》:一个剧论的知识社会文本,戏剧艺术,2015年第1期。

28.艺术批评与边界逻辑:以器物文化为例,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

29.《声无哀乐论》:一个音乐哲学咨询文本,人民音乐,2015年第6期。

主讲课程

本科公共基础课《设计学概论》《设计基础》,专业课《广告心理学》等;

研究生公共课《中外设计史论》《学术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传统文化与视觉传播》等;

校新生研讨课《设计美学》《设计方法论》等;

讲座课程 《美学十讲》《现代漆艺美学》《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等。

获奖情况

2012年,获国家优秀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2013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先锋”奖;

2014年,著作《现代漆艺美学》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一等奖。

2015,博士学位论文《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上一篇:施鹤

下一篇:裴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