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时间:2024-01-04 19:23:11编辑:小简

沈辽的个人简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族侄。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简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族侄。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熙宁初(1068)任审官西院主簿,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免职。不久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任转运使。派至华亭县主持地方政事,因县民纷争受嫌株连,罢官流放永州(湖南零陵),后改徙池州,到贵池,喜曰:“使我自择,不过尔耳。”筑室贵池齐山上,名曰云巢。辑所录为《云巢集》,原有20卷,现存10卷。为文雄奇峭丽,长于诗词歌赋,诗文自成一家。尤其精于书法。以为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少时学其家传师,晚自云学王献之。妙于楷、隶、行诸书,备古今体,寸墨尺纸,落笔辄为人争取。卒年五十四。《宋史本传》、《攻槐集》、《东坡集》、《梦溪笔谈》等有其人物传记。与哥哥沈遘、叔叔沈括合称“三沈”。

兄弟

沈遘(1025―1067),字文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之从侄(诸史皆以括为遘从弟。此依书录解题)。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年四十三岁。【《宋史本传》作年四十。此从《三续疑年录》据王荆公集】与弟弟沈辽、叔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三沈。皇v元年(1049),弱冠之年登进士第,为榜眼。任通判江宁府。归,上奏《本治论》10篇,仁宗颇为欣赏。除集贤校理,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加之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越州。嘉v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杭州。英宗时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沈遘为人和谨,勤于接下。通达博识,才干超群,明于吏治,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百姓无力丧葬的,给予赈济;对孤女,亲为作主婚嫁者,凡数百人;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又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每文士投贽,必择其贤者而誉之。待人诚信,下属皆愿为之效力,故当时后进之士多归附。处理政务,只需半日,即可与宾客旧友往来谈笑,“沛然有余暇”,友人交口称其能。晚年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遘著有《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叔叔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上一篇:普丁塞娃

下一篇:沈v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