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钟奇(1906~1986)的个人简介
史钟奇(1906~1986),男,出生在宜兴官林镇下笠渎村。毕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专长电机制造和电讯工程。是国内电机界的著名专家。
人物简介
史钟奇是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他对载波电话、电视、无线电工程、雷达等专业的理论,具有较高的造诣,曾翻译发表过几十篇技术资料,在国内工程技术界有较大影响。
人物概述
史钟奇先生毕生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和工程技术工作,专长是电机制造与电讯工程,是国内电机界、电讯界的著名专家。早于193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期间,他所研制的“真空管电压表”就被送往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展出,向世人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聪明和智慧。1947年10月,史钟奇先生在任上海新安电机厂总工程师时,就设计制造出国内第一台40马力“交流换向器变速电机”,接着又陆续试制成功5――50马力同类“换向器变速电机”。他的无线电工程和雷达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造诣,很早就是国内在这一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专家。解放后,他更加努力工作,尽心竭力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为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部队和地方电子战线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钟奇先生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总工会常委;当选过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自1962年起,历任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副主席。他还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电子学会理事长等职。
个人履历
193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在校期间,史钟奇就展现了自己出众的才华。
1933年6月,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博览会期间,上海交大送去两件展品,其中之一就是史钟奇所制的“真空管电压表”。
1933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特雷斯登工业大学学习,并获特雷斯登工业大学电讯工程博士学位。在德国期间,还专门为母校慕捐了建造图书馆的善款。
1937年8月,史钟奇先生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新安电机厂(现上海先锋电机厂)总工程师。
1947年10月,史钟奇参照英国BTH公司40马力快慢马达样机,设计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40马力交流换向器变速电机。
1956年3月,为支援国防建设,他从新安电机厂调至南京电讯修配厂任总工程师。不久,电讯修配厂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了南京第14研究所和720厂,他出任总厂的总工程师。
1959年,他被调到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授。1960年因工作需要,调回南京任924厂教授级总工程师。晚年在该厂一直担任技术顾问,
1986年2月22日病逝。
职位与专长
职位1956年3月为支援国防建设从上海新安电机厂调南京电讯修配厂任总工程师。1959年调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授。1960年8月调任南京九二四厂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顾问。解放以来,史钟奇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民代表、市人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南京市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专长史钟奇毕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专长电机制造和电讯工程,特别精通交直流电动机技术,是国内电机界的著名专家,是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他对载波电话、电视、无线电工程、雷达等专业的理论,具有较高的造诣,曾翻译发表过几十篇技术资料,在国内工程技术界有较大影响。1986年2月22日上午9时35分,因病治疗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80岁。
做人原则
史钟奇先生坚持原则,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始终服从国家的需要,在学校任教时,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向学生传授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家、为部队培养人才。在企业工作时,不但勇于创新,研制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新装备,为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而且十分关心企业的发展和干部、职工队伍的建设。在担任市政协领导工作期间,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参加政协的各项有关活动。他还运用自己在社会与电讯、电机技术界的影响和威望,广泛与海内外人士联系,努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大量工作。
贡献
史钟奇一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处处为大局着想,在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他提出了“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将各工厂的机床修理、电机修理、机械计量、电气计量、理化试验等辅助生产部门集中起来,组织成为机床修理公司、电机修理公司、机械计量站、电气计量站、理化试验所等服务性公司,以提高效率,节省国家人力物力,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建议案,后由国务院交国家经济委员会研究办理。为我国国防建设,为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为培养电子工业技术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