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t的个人简介
上官t,字子修,天水郡人。蜀汉中期大臣。先仕魏,官至天水郡功曹。后仕蜀,官至行中典军、讨虏将军。 建兴六年(228),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及诸官属(上官t亦在其中)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人物资料
上官t,字子修,天水郡人。蜀汉中期大臣。先仕魏,官至天水郡功曹。后仕蜀,官至行中典军、讨虏将军。
建兴六年(228),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及诸官属(上官t亦在其中)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刚好听说诸葛亮已到祁山,郭淮顾马遵曰:“是欲不善!”于是驱东还上。马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姜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马遵谓姜维等曰:“卿诸人回信,皆贼也。”就各自行。姜维也拿马遵没办法,而且家在冀县,于是与郡吏上官t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姜维与上官t二人不得已,于是共同拜见诸葛亮。亮见到二人,大悦。然而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A、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退还。姜维、上官t不得还,遂入蜀。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率领上官t等将北伐祁山,命骠骑将军李严总督粮草,但李严运粮失误,于是诈骗诸葛亮还军。于是诸葛亮联合出征的将领们上书刘禅,罢黜李严,废李严为平民。上官t时任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也一同上书。书的内容如下:
“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D、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t、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t、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后上官t事迹不详,应随诸葛亮数次北伐,卒于官。
历史记载
《魏略》:
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A、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
《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亮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D、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t、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t、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