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君(人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2000,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1992-1995,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理学硕士;1979-1983,鞍山钢铁学院化工系,煤化工专业,工学学士
2005.1.8-2005.1.22,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筑培训项目,学员;
2001.4.1-2001.5.1,荷兰IHE,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控制,学员;
2000.8-2002.8,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导人培训项目(LEAD),第九期学员;
2000.2-3,美国匹兹堡,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系,访问学者;
1998.11-12,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北京,“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Training Program”,学员。
人物简介
男,1957年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多相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材料微复合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宋国君教授长期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多层次的教学工作,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2000年被北京化工大学评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织申报(并作为第一带头人)创建了青岛大学第一个工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
多年来,宋国君教授利用自身争取的科研经费和通过企业合作,从零开始,建立了集理论与应用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分子新材料中试研究基地,创建了“山东省多相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材料微复合优化技术实验室”(全省仅有18个),并得到省政府重点支持。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及重大横向工程应用课题课题22项,研究经费累计达800余万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塑性硫化胶新材料”项目于2001年被列入国家 “863计划”,获国家拨款290万元,实现了青岛大学承担国家“863项目”零的突破。以发明专利为基础的“纳米层状硅酸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于2002年被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获国家拨款120万元。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聚合物/金属同轴纳米电缆的组装”项目于2004年获国家基金资助24万元。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14篇被SCI和EI收录。曾6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6项。
作为首位,共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教育经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6月, 就读于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任团支部书记; 1986年9月1989年8月,就读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任党支部书记;1989年11月至1992年11月,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博士学位,任博士部长;
工作经历
1982年7月至1986年8 月,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与科研;1992.12―今,青大教学与科研;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副院长、研究所长; 1989年10月晋升为讲师;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3起连续被评聘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荣誉
2001年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2001年获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被聘为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被聘为美国polymer杂志通讯审稿人。
主讲课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反应性挤出原理,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医用生物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新型聚合物合金材料。包括聚合物纳米管及其阵列及其应用、金属纳米线阵列及其应用、聚合物/金属同轴纳米电缆阵列及其应用、纳米器件、纳米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应用、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聚合物的增强与增韧、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等。
研究项目
1、国家863项目:反应挤出法制备高性能动态全交联热塑性硫化胶的生产与应用技术(2001AA334030),起止年限2001-2004,项目经费290万元;
2、国家攻关项目:高阻隔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2002BA333C),起止年限2002-2005,项目经费120万元;
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聚合物/金属同轴纳米电缆的组装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50473012),起止年限2005-2007,项目经费24万元;
4、青岛市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多层共挤下吹水冷医用输液袋复合膜(08-2-4-21-gx),起止年限2009-2010,项目经费100万元;
5、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多层共挤吹塑医用输液袋复合膜(08-3-3-47-gx-gd),起止年限2008-2010,项目经费45万元;
6、中石化齐鲁石化项目:纳米蒙脱土丁苯共沉胶工业试验产品的性能评价、应用及蒙脱土改进研究(G1714-08-ZS0007),起止年限2008-2009,项目经费12万元。
学术获奖
1、反应增容PP/NBR新型耐热油热塑性弹性体的中试及工业化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反应挤出法制备高分子反应型相容剂及其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丁腈橡胶/聚丙烯新型耐热油热塑性弹性体,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专利
1、发明专利:动态全交联热塑性硫化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1 1 07775.1)
2、发明专利:聚烯烃/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410075521.X)
3、发明专利:部分交联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043675.5)
研究计划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将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今后的研究方向将围绕该类大方向不断展开。并将纳米材料研究与国家新材料、能源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策结合起来,与国家的重大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研究开发新型的一维纳米材料及器件、新型的纳米复合功能材料、新型纳米生物复合材料、新型的聚合物基纳米增强增韧材料及其应用、新型功能性聚合物微复合薄膜等。为国民经济做出新的贡献。